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云南:科学合理规划布局中药材种植养殖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云南:科学合理规划布局中药材种植养殖区

引用
1
来源
1.
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5/2/14/471663.html

2月13日,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李荣福就《云南中药材种植养殖区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区划》)作了介绍,并就《区划》特点和主要解决的问题等回答记者提问。

李荣福表示,按照《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要求,为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引导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优势种植养殖中药材,推动云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农科院会同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材专家组、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等单位专家技术人员研究制定了《区划》,并于2024年12月31日印发实施。《区划》分4个部分明确了总体要求、区域布局、种养模式和主要措施。


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昆举行

第一部分,明确总体要求。《区划》以科学道地、政策合规、市场导向、动态调整为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生态引领、绿色发展,市场主导、融合发展,品牌驱动、规范发展,科技支撑、创新发展,通过中药材种植养殖区划,持续做优做强“十大云药”“十大健康资源”等云南道地特产药材,推动中药材资源、品种、种业、种植、产地初加工协同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种植养殖模式更加丰富,规范化、专业化和绿色化水平持续提升,原料端对云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产业地位更加稳固,国际国内市场供给、支撑和引领能力不断增强,中药材种植养殖规模稳定保持全国第一,建成全国、全球最重要的高品质中药材产区。同时,《区划》规划3年改造提升中药材资源圃(库)8个、建设良种繁育基地88个、认定GAP基地144个、改扩建及新建产地初加工点(趁鲜加工)250个,建设国家级种质资源圃1个、省级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检测平台1个。

第二部分,划定区域布局。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优势和中药材产业基础等条件,以州(市)为单元,按照滇中、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五大片区进行中药材区域种植养殖布局。根据自然地理特征、种养现状、发展优势与未来潜力等,按照重点品种和特色品种进行主要品种布局;其中,重点品种以云南“十大云药”、云南“十大健康资源”,以及种养规模、产量、产值与发展潜力等有明显优势的道地药材为主;特色品种以特点鲜明、优势明显、供求紧缺的区域性特产药材为主。通过区划,共规划发展了4类50个主要中药材品种,并细化到各县(市、区)。

第三部分,创新种养模式。《区划》按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稳定种养规模要求,探索创新提出“林下、园地、一般耕地、一院四边”4种生态复合种养模式,科学合理扩大非农用地种植规模。一是林下中药材。充分利用全省7000多万亩林地空间,发展林下中药材立体种养与仿野生种养。二是园地中药材。充分利用全省3000多万亩园地空间,发展园地中药材生态协同种养。三是一般耕地中药材。合理利用一般耕地,发展粮药协同种养殖。四是一院四边。结合绿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充分利用农户庭院、田边、地边、沟边、路边等条件,在重点产区发展小分散、大集中的“一院四边”种养模式。

第四部分,落实保障措施。一是做强种业支撑。推进现代化、产业化多途径育种体系建设,提高良种覆盖率,组建新品种评审认定委员会。二是做好绿色种养殖。加快推进林下、仿野生、间套轮作等绿色生态种养殖,加快绿色、有机、GAP基地建设和可追溯标识运用。三是做精产地加工。加强产地初加工(趁鲜加工)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提升产地加工能力和水平,培育壮大一批产地初加工(趁鲜加工)企业。四是做实服务体系。加强创新中药材现代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兼顾稳定性需求与保护性需要的中药材原料收购体系。

据了解,《区划》主要解决了四个方面问题。一是解决在哪里种、种多少、种什么品种的问题。规划以“十大云药”“十大健康资源”“十大特色品种”“其他特色品种”等50个品种为基础,划分为五大片区布局,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年度种植养殖计划,引导各地根据资源禀赋条件,科学合理、因地制宜、规范有序种植养殖中药材,力求避免一哄而上、盲目无序、恶性竞争发展。二是解决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导各地按耕地保护有关法律、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和区划布局要求,对本地可用的林地、园地、一般耕地、产地初加工用地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合法合规、高效利用土地,建立健全用地保护制度措施,依法依规明确用地类别及权属,维护农民群众及农民、合作社、企业等的合法权益。三是解决市场和产供销不平衡的问题。通过加快建设全覆盖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加工网络体系,推行线上线下交易、订单式收购、“产地仓”交易等多种模式,实现中药材种养与加工端、市场端有效街接,促进中药材种养与农林、商贸康养、文旅等一二三产有机融合,提高附加值、延伸价值链。四是解决联农带农效益不明显的问题。积极探索创新生态复合种植养殖新方法新模式,鼓励发展林下、园地、一般耕地等种养模式,大力发展庭院中药材,充分利用农户庭院、田边、地边、沟边、路边等,在重点产区发展小分散、大集中的“一院四边”种养模式,提高农户种养积极性,带动农户增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