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东恐龙蛋化石:南雄盆地与河源的古生物研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东恐龙蛋化石:南雄盆地与河源的古生物研究

引用
1
来源
1.
http://geosociety.gd.cn/geos/geoskj/907.html

广东是中国恐龙蛋化石研究的重要地区,南雄盆地和河源两地的发现尤其引人注目。这些珍贵的化石不仅为恐龙蛋的分类和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还为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视角。

恐龙是卵生爬行动物。它们的卵同现生鸟类或鳄类的蛋一样,有一层坚硬的、主要由方解石微晶组成的卵壳,卵壳内包裹着卵白和卵黄。根据现有的记录,除南极洲和澳洲外,其他各大陆都发现了恐龙蛋化石。在亚洲、北美洲西部、南美洲南部和欧洲地中海地区的白垩纪地层中,保存的恐龙蛋化石相当完好,特别是在中国白垩纪的陆相沉积地层中,除大量发现完整的蛋化石和碎蛋壳外,一些珍贵的含有胚胎骨骼化石,或石化了的卵壳膜和卵黄的蛋化石也相继被发现。这些化石材料,为恐龙蛋的分类、起源、演化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丰富实物依据。

目前,国际上关于恐龙蛋类的分类大多是采用赵资奎(1975,1979a,1994)提出的分类和命名方法,通过对比蛋壳基本结构单元的形态特征、排列形式以及其他的辅助性特征进行分类和命名,是专为恐龙蛋化石研究设置的分类和命名系统。通过对比蛋壳显微组织结构的形态特征以及蛋化石的宏观形态特征,已建立的恐龙蛋化石分类体系只有3个阶元,即蛋科(oofamily)、蛋属(oogenus)和蛋种(oospecies)。

广东省恐龙蛋研究在我国恐龙蛋研究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南雄盆地是我国非海相白垩纪(K)-古近纪(E)界线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南雄盆地的恐龙蛋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地质古生物学者在广东省一带进行调查,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龟类及新生代早期哺乳类化石。恐龙蛋大都是成窝保存(图1 南雄发现的长形蛋类),数量大,类型多样(图2 恐龙蛋蛋壳显微结构),可以说是我国发现的第二个恐龙蛋最丰富的地点。随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国内外科研单位合作从恐龙蛋入手,结合古地磁学、年代地层学、孢粉学、地球化学等开展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为研究南雄盆地白垩纪-古近纪恐龙绝灭等生物事件提供了新的解释(图3 恐龙蛋绝灭事件研究成果)。


图一 南雄发现的粗皮巨形蛋


图2 瑶屯巨形蛋蛋壳显微结构

南雄盆地获得的地球化学资料和恐龙渐变灭绝模式在年代上似乎与印度德干火山喷发及持续时间比较一致。多次的火山喷发可以解释在南雄盆地K/T交界发现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布模式。然而,上面提到, K/T交界恐龙蛋壳的铱和其他微量元素异常含量不是同一来源。这些微量元素的富集可能是由当地一未知来源或附近的火山活动引起的。因此,我国华南地区K/T交界恐龙灭绝的原因是由于多次以铱异常、氧同位素异常为标志的全球性环境效应和以微量元素含量异常为标志的地区性的环境毒化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短期和长期间地球化学环境的不断恶化使恐龙无法正常繁殖后代而逐渐灭绝。


图3 南雄盆地坪岭组3个含有K/T界线剖面Macroolithus yaotunensis蛋壳Ir丰度异常、δ18O及恐龙蛋群的地层分布(引自赵资奎等,2009)

河源是广东省内发现的第二个重要的恐龙蛋产地,截止目前已发现恐龙蛋17000多枚,其恐龙蛋收藏数量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本文原文来自gd.cn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