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华裔女科学家李飞飞:以人为本 我看到的人工智能世界图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华裔女科学家李飞飞:以人为本 我看到的人工智能世界图景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BUGEHD0532N2UB.html

华裔女科学家李飞飞的新书《我看见的世界》近日发布,这本书不仅是李飞飞的个人回忆录,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人工智能发展史。从底层移民到顶尖科学家,从ImageNet的创建到"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理念,李飞飞用她的故事激励着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

在这本书里,李飞飞回忆了自己从底层移民成长到顶尖科学家的经历。她度过了困顿艰辛的青少年时代,但对科学的热爱不断激励着她持续追寻人生的“北极星”,并最终走进科学的殿堂。

当李飞飞和家人努力适应在美国的生活时,恰逢现代人工智能开始不断取得突破。她不断开启新的科学征程,并确立了自己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科学使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这本书里,她详细记录了这些重大时刻的关键细节。同时,李飞飞也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警醒,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让人工智能真正推动人类的发展,而不是成为威胁。

这本书既是对重大科学突破幕后的精彩窥探,也是一位女性用好奇心和勇气突破人生困境的故事。它不仅证明了即使是最技术性的学术研究也需要激情,更加表明永不停歇的好奇心可以激发无尽的科技创新。

通读整部书,读者能够感受到李飞飞教授以人为本的理念由模糊到清晰、由个体到群体的转变过程。在对环境智能的研究中,她从她的母亲那里看到了病人最宝贵的东西——尊严,“个体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这是任何数据集都无法解释、任何算法都无法优化的变量”。这唤醒了一位科学家内心的人性情怀。她开始思考构建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在她看来,如果人工智能要帮助人类,必须从人类自身开始思考。在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中,她逐渐抵达了技术哲学的层面。比如,在分析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风险的问题上,她表现出足够的反思。她提到,在这个领域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流血事件。从自动驾驶汽车发展史上伊莱恩·赫茨伯格之死,到今天的机器人伤人事件,都说明了人工智能对人可能产生伤害。还有,加深了人类偏见,如在贷款审批、求职筛选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偏见、隐私侵犯等。

这些反思使得她格外强调人工智能伦理。因此,当被问到人工智能科研人员为什么关注伦理框架时,她强调,人们必须了解哲学、伦理学,甚至法律。这个想法最终明确为“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并且成为她的下一颗北极星。

合上此书,我的脑海里闪过一句话:“对科学家来说,想象力就是满天的北极星。”对李飞飞来说,不正是如此吗?在下一颗北极星的指引下,她继续着自己“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的科学追求和人文关怀。

李飞飞(Fei-Fei Li),美国国家工程院、国家医学院、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现代人工智能的关键催化剂 ImageNet 创建者,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首任红杉讲席教授,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HAI)联合院长,前谷歌副总裁、谷歌云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首席科学家,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第七任主任,《时代》“百大AI影响力人物”。

1976年出生于中国北京,长于成都;1992年随家人赴美;1995年被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专业以全额奖学金录取;2005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电气工程博士学位;2009年在斯坦福大学完成ImageNet的初始版本,包含1500万张图片,涵盖了2.2万个不同类别;2012年在她发起举办的 ImageNet 大型视觉识别挑战赛第三届比赛上,神经网络算法AlexNet识别准确率高达85%,开启了新一轮深度学习革命。

本书赞誉

张亚勤(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具变革性的力量,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引擎。数据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石油”,李飞飞教授所创建的 ImageNet 是图像深度学习的第一个“油田”,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了基石性的贡献。飞飞用亲身的经历、优美的语言和科学家的思维,记录了这段令人神往和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这本书也是一部新移民的令人动容的奋斗史和成功史。我大力推荐这本书!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 CEO,零一万物 CEO)
李飞飞博士是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锋。她的研究包含计算机视觉、大型图像数据集和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等,都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最前沿的重要工作。她是人工智能的布道者,也是榜样,更是这场重要科技革命的良知之声。我非常推荐这本书。

黄铁军(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
读君一部书,胜交十年友!我和李飞飞教授相识但交往不深,2011 年我访学斯坦福大学时只是与她邮件联系但未谋面,2019 年她来京时曾短暂晤面但未深谈,这本书让我对她的认识一下子超过了十年老友。她的成长经历和人工智能发展史在书中交织展开,细节和心理描写堪比优秀文学作品,贯穿全书的真情实感更是直击人心!我从业人工智能超过30年,爱好文学超过40 年,如果将来回首往事,这本书是极好的模板!

尹烨(华大集团 CEO)
泛 IT 领域一直有这样的偏见,认为女性的成就不如男性。而华人女性科学家李飞飞则用这本科技范儿的回忆录,向世界证明了这就是偏见。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如何把握时代以及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期共成长;也用娓娓道来的细腻笔触告知读者成功没有捷径;更以女性特有的灵眸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并具备无限可能的人工智能新世界。

陆雄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助燃剂和基础设施,是 21世纪核爆般的科技前沿,并会改变与催化人类文明进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的科学家,李飞飞教授在本书中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了一次通透、智慧的回望。这本书是一位科学家谦和而坚定的人生自传,更是一场永远在路上的北极星追逐之旅,拥有触达人心底处的震撼力量。

马兆远(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虽然跟飞飞认识二十多年了,但读这本书依然让我感到惊喜。书中讲述了飞飞作为一个新移民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直到成为世界级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从中国走向世界,科学的旅程让飞飞看到了世界。飞飞作为杰出的人工智能学者,从人工智能的低谷时期,通过机器看懂世界,把人工智能带到了今天的高光时刻,这是她让机器“看世界”的另外一层含义。这本书不仅对今天青少年的 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有特殊的参考价值,而且对科研工作者怎样带团队、怎样渡过难关、怎样在科学领域获得新突破,都有很多启发。

段伟文(中国社科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人工智能科学家李飞飞的《我看见的世界》是一部十分精彩的自传。从母亲一再给予她走科学之路的定力到师友萨贝拉的真情支持,从 ImageNet 的创建到对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的思考与实践,李飞飞以我们正在经历的科技大时代为背景,勾勒出一帧帧穿越生活、教育和研究场景的蒙太奇,通过灵动的文字,让读者得以了解她对科学与哲学的独到洞见,一窥指引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认识到大数据力量的计算机视觉研究者的北极星。面对通用人工智能刚刚开启的高度不确定的未来,李飞飞的故事将推开每个人心灵和思想的天窗,激励人们去努力探寻科技文明的下一颗北极星。

之恒(小红书首席营销官)
人工智能是当今时代最具生产力和发展前景的科学领域之一,李飞飞博士的《我看见的世界》讲述了该领域一位女性科学家的成长,深入浅出地带读者领略了人工智能的诞 生和发展历程。从她的故事中,你可以感受到那种灵魂深处迸发而出的激情与动力,这不仅指向科学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意味着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一往无前的坚定与勇气。

蒋涛(CSDN 创始人兼董事长,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主席)
这是一本感人至深且意味深长的科学家传记。李飞飞用细腻的文笔讲述了自己的移民成长故事,同时讲述了人工智能领域计算机视觉革命的来龙去脉,两者交融巧妙。李飞飞团队在 ImageNet 大规模数据集上的工作取得范式突破,让神经网络算法焕发出人类大脑的智慧,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作者用亲身视角展示了突破创造的科学研究是如何一步步传承发展的,作者和前沿的科学家们在每个阶段又是如何思考的。对于有志于科学研究的青年和想了解人工智能发展的读者,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霍太稳(极客邦科技创始人兼 CEO)
郑重推荐。一起来见证一位华裔女科学家用细腻的文笔描述的个人成长历程,以及 ImageNet 数据集诞生的前因后果。李飞飞的独特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自全球专家,来自祖国和异国他乡的“知识杂交”。我们理应尊重这种不同,信任这种不同,从而让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多元的视野,都拥有自己的“北极星”。

李永乐(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物理教师,知名科普达人)
李飞飞博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在这本自传中,她对人工智能的阐释深入浅出,而她自己的故事也同样具有振奋人心的力量。在找到属于自己的“北极星”的过程中,她对于数学、物理学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和领悟,给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很多启发性的思考:科学研究从不是一个机械重复的过程,它需要科学家用不灭的热情与超越常人的坚定意志去探索,保持好奇,保持勇敢,永远愿意追问那些看似不可能的问题。

姜振宇(微反应科学研究院院长,司法心理专家,风险投资人)
这是一部鲜活的历史,一部讲述计算机视觉发展的鲜活历史。这是一部充满了生活味道的科普书,闪光点不仅仅在于技术本身的从无到有和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更在于亲历者和主导者李飞飞教授的奋斗历程。读这本书,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工智能技术,非常适合前沿科技工作者和深度技术爱好者品咂个中滋味。(注:本文部分内容来自《我看见的世界》一书,转载请注明出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