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五种犀牛的概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五种犀牛的概述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animalsaroundtheglobe.com/zh-CN/an-overview-of-the-five-rhino-species-3-175374/

犀牛是地球上最独特和最具标志性的动物之一,但它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威胁。从非洲的大草原到亚洲的热带雨林,五种犀牛物种都在努力适应着人类活动带来的挑战。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些雄伟生物的自然栖息地、独特特征以及保护现状,揭示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物种到底是什么?


纳库鲁湖的白犀牛。图片由来自俄勒冈州波特兰的 Ryan harvey 提供,CC BY-SA 2.0

在此背景下,理解物种的概念至关重要。物种通常被定义为能够杂交的一群生物。在这个群体中,异性或兼容交配类型的个体能够产生可育后代,主要通过有性生殖。

白犀牛(西马角兽)


图片来源:法国 Bernard Dupont – 白犀牛 (Ceratotherium simum),CC BY-SA 2.0

白犀牛由两个不同的亚种组成,是犀牛家族中一个非凡的物种。白犀牛以其方唇和巨大体型而闻名,是仅次于大象的第二大陆地哺乳动物。这些雄伟的生物主要栖息在非洲草原和大草原上,它们在那里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白犀牛物种象征着保护的挑战和成功,面临着栖息地丧失和偷猎的威胁,但也展示了非凡的恢复努力,尤其是南部白犀牛(白犀牛的一个亚种)。

了解亚种


黑犀牛在水中嬉戏。来源:henk.bogaard via Seed。

亚种是物种的一个分支,虽然能够与同一物种内的其他亚种杂交,但由于地理隔离或适应特定环境条件而形成了独特的特征。亚种表现出独特的身体或行为特征,使其与同一物种内的其他种群有所区别。

北方白犀牛


武装警卫和最后一只北方白犀牛 图片来源:Historic Vids @historyinmemes X

北白犀是白犀牛的两个亚种之一,目前已濒临灭绝,仅剩两只雌性。肯尼亚对这最后几只雌性犀牛进行了严格的保护。北白犀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丧失。

南方白犀牛

白犀牛在南非大草原过马路。图片由 Binty 通过 Seed 提供。

相比之下,另一个亚种南方白犀牛在 19 世纪末从濒临灭绝的境地中恢复过来。得益于密集的保护工作,南方白犀牛现在被列为近危物种,其数量约为 18,000 头,主要分布在南非、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和肯尼亚。

黑犀牛 (Diceros bicornis)


非洲黑犀牛。图片由 storyteller2k20 通过 Seek 提供。

黑犀牛(Diceros bicornis)原产于非洲东部和南部,以其独特的钩状嘴唇而闻名,这种嘴唇适合啃食树叶。黑犀牛比白犀牛小,由于偷猎和栖息地丧失而濒临灭绝。尽管黑犀牛有黑褐色和灰色等不同颜色,但它的颜色却从棕色到灰色不等。该物种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两只角由角蛋白制成,前角较大。黑犀牛比白犀牛小,身体更紧凑,头部由于啃食习惯而抬得更高。

黑犀牛亚种

图片来源:Yathin S Krishnappa – 自己的作品,CC BY-SA 3.0

黑犀牛目前已确认有四个亚种:

  1. 中南部黑犀牛(Diceros bicornis minor):数量最多的亚种,分布于南非、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和肯尼亚。
  2. 东部黑犀牛(Diceros bicornis michaeli):主要分布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
  3. 西南黑犀牛(Diceros bicornis bicornis):适应沙漠和半沙漠条件,主要分布在纳米比亚。
  4. 西部黑犀牛(Diceros bicornis longipes):该亚种于 2011 年被宣布灭绝,曾在西非几个国家发现过。

黑犀牛的困境

黑犀牛 图片来源:Yathin S Krishnappa – 自己的作品,CC BY-SA 3.0

黑犀牛面临着严重的偷猎威胁,主要原因是它的角在传统医学中具有很高的价值,也是地位的象征。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丧失也对它们的生存构成了重大挑战。保护工作包括反偷猎措施、栖息地保护和迁移项目,以便在安全地区建立新的种群。尽管做出了这些努力,黑犀牛仍然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持续的保护行动对其生存至关重要。

印度犀牛(Rhinoceros unicornis)

图片来源:Charles J. Sharp – 自己的作品,来自 Sharp Photography,sharpphotography.co.uk,CC BY-SA 4.0

印度犀牛(Rhinoceros unicornis),又名大独角犀,原产于印度次大陆。它在 IUCN 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物种,种群分散,分布范围不足 20,000 平方公里。印度犀牛以其黑色的独角而闻名,角长约 8-25 英寸,其独特的灰褐色皮毛带有褶皱,使其看起来像铠甲。

物理特征和栖息地


新生的印度犀牛(Rhinoceros unicornis)。图片来自那不勒斯

  • 规格:印度犀牛是最大的犀牛物种之一,其体型可与非洲的白犀牛相媲美。
  • 重量:成年雄性体重可达 2,700 公斤(6,000 磅),雌性体重略小。
  • 栖息地:主要分布于特莱平原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冲积草原。
  • 饮食:它们主要以草为食,以草、叶、树枝、果实和水生植物为食。

人口与保护


印度犀牛(Rhinoceros unicornis)。野生动物。图片来自那不勒斯。

  • 目前人口:截至 2021 年,印度犀牛总数估计超过 3,700 头。
  • 保护成功:在印度和尼泊尔野生动物管理部门的严格保护和管理下,该物种数量已显著恢复。
  • 威胁:印度犀牛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盗猎,盗猎者为了获取犀牛角,而犀牛角是亚洲传统药物的原料。栖息地丧失和人类侵占也带来了重大挑战。

行为和社会结构


印度犀牛是亚洲仅次于印度象的第二大动物。图片来自那啥。

  • 社会行为:印度犀牛通常是孤独的,除非雄性聚集在泥潭或吃草。
  • 再生产:雌性在6岁左右达到性成熟,妊娠期约为15.7个月。
  • 通讯:印度犀牛使用各种发声方式进行交流,同时也依靠嗅觉信号。

印度犀牛是亚洲保护成功的象征,证明了专门保护工作的有效性。然而,必须继续保持警惕,以确保这一标志性物种的生存和成长。

爪哇犀牛(犀牛)


图片来源:Scott Nelson – 由 Archive Team 从 500px(存档版本)导入。(详细信息页面),CC BY 3.0

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又名巽他犀或小独角犀,是一种极度濒危物种,仅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发现。它是最小的犀牛物种之一,体型与苏门答腊犀相似。爪哇犀以其单角、略钝的角而闻名,角通常短于 25 厘米,其独特的灰褐色皮肤带有松弛的褶皱,使其看起来像装甲。

规格:爪哇犀的体型与黑犀牛差不多,体长2至4米,肩高1.4至1.7米。

重量:成年体重在900至2,300公斤之间。

法国号:只有雄性犀牛有角,是现存犀牛中最小的,长度通常不到20厘米。

行为:除求偶和抚养后代外,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独居的。它们偶尔会聚集在泥潭和盐碱地附近。

栖息地:爪哇犀栖息于茂密的低地雨林、湿润的草原以及森林边缘的广阔的洪泛平原。

饮食:它是草食动物,以各种植物为食,尤其是植物的嫩芽、树枝、幼叶和落果。

保护状况


独角犀。图片来自那啥。

人口:据最近估计,大约有74这些被遗弃在野外的个体,全部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的乌戎库隆国家公园内。

威胁:爪哇犀牛数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为获取雄犀牛角而进行的偷猎以及人类侵占造成的栖息地丧失。

保护工作:该物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乌戎库隆国家公园内受到保护。保护工作重点是保护栖息地、采取反偷猎措施和保持遗传多样性。

爪哇犀有三个公认的亚种:

  1. R. s. sondaicus:印度尼西亚爪哇犀牛是唯一幸存的亚种。
  2. 无刺红掌:印度爪哇犀牛,已灭绝。
  3. R. s. annamiticus:越南爪哇犀牛,也已经灭绝。

爪哇犀牛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物种之一,它的生存依赖于持续的保护工作以及防止偷猎和栖息地丧失。

苏门答腊犀牛(双角犀苏门答腊)


新生苏门答腊犀牛。图片来源:国际犀牛基金会 – Ratu 的宝宝低分辨率上传者:FunkMonk,CC BY 2.0

苏门答腊犀牛(Dicerorhinus sumatrensis)是现存犀牛中最小的一种,也是唯一一种长有两只角的亚洲犀牛。它全身覆盖着长毛,与现存的任何其他犀牛物种相比,它与已灭绝的披毛犀的关系更为密切。苏门答腊犀牛的毛发在年轻时会变成红褐色,在年老时会变得稀疏、硬挺,几乎呈黑色。

外观和物理特性


图片来源:Charles W. Hardin – 照片苏门答腊犀牛:“Emi”和 14 个月大的儿子“Harapan”来自 Flickr,CC BY 2.0

规格:苏门答腊犀牛肩高约112–145厘米,体长约236–318厘米。

重量:成年海象体重在 500 至 800 公斤之间,但据了解,动物园里最大的海象体重可达 2,000 公斤。

喇叭:和非洲物种一样,它有两个角,较大的鼻角通常长 15-25 厘米。

H居住地:**栖息于低地和高地次生雨林、沼泽和云雾林。

饮食:主要以食草动物为食,以各种植物为食,尤其是植物的嫩芽、细枝、幼叶和落果。

行为:除求偶和抚养后代外,大部分时间独居。以发出叫声和使用各种方法进行交流和标记领地而闻名。

保护状况


苏门答腊犀牛(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sumatrensis)名为 Ratu,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楠榜省 Way Kambas 的苏门答腊犀牛保护区。2013 年。26Isabella,CC BY-SA 3.0,来自 Wikimedia Commons

人口:极度濒危,估计成熟个体总数不足 80 只。

威胁:栖息地丧失、偷猎和繁殖挑战是该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

保护工作:重点关注栖息地保护、反偷猎措施和繁殖计划,包括努力建立第二个种群以增加遗传多样性。

苏门答腊犀牛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物种,面临着生存的严峻挑战。保护工作对于防止这一独特而古老的物种灭绝至关重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