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田径教材教法—跨越式跳高
中小学田径教材教法—跨越式跳高
跨越式跳高是中小学田径教学中的重要项目,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爆发力,还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本文将从教材分析、练习方法到比赛创设等多个维度,系统地阐述跨越式跳高的教学要点、示范建议、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等。
跨越式跳高
01
教材分析
讲解要点(以左脚起跳为例):
(1)助跑:侧面直线助跑,助跑方向与横杆成30~45度,起动稳、步点准,轻松快跑很重要。
(2)起跳:最后一步稍小,起跳腿先以脚跟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稍屈膝,两臂上摆,摆动腿前脚掌蹬离地面,快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动。
(3)腾空过杆:过杆时上体前倾,摆动腿屈膝靠近胸部,脚尖内旋下压,起跳腿外旋上提。
(4)落地:两腿相继过杆,摆动腿先落地,然后起跳腿落地,屈膝缓冲。示范建议:
(1)侧面示范:学生位于横杆正前方,观看完整动作示范。
(2) 重点示范:提示学生重点观察某一环节的动作,如助跑与起跳相结合、两腿依次过杆等。
3.数学重点:助跑有力,节奏清晰,助跑踏眺紧密结合。
4.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1:助跑时拉大步或倒小步
纠正方法:反复调整助跑步点,并要求按一定节奏跑,不仅要把步点跑准,还要有稳定的节奏。
易犯错误2:起跳前冲力过大,向上起跳不够。
纠正方法:反复练习3~5步助跑起跳,强化正确的起跳技术;做上一步摆腿练习,加大摆动腿的摆动幅度,体会向前送髋动作;强化助跑节奏并反复练习助跑起跳。
易犯错误3:摆动腿摆不起来。
纠正方法:强调腾空后收腹,过杆时大腿摆动找胸部;3~5步助跑,摆动腿处标志物
02
练习方法
1.助跑与起跳模仿练习
(1) 方法描述:助跑35步起跳,逐渐过渡到助跑79步起跳。
(2)练习要求:助跑动作连贯、节奏清晰,最后一步稍小,快速有力;起跳时迅速蹬伸髋、膝、踝三个关节,躯干伸展充分。
(3)组织方法:可在圆形场地上进行全班练习(场地大小根据班级人数决定)。
(4) 教学建议:
① 学习初始阶段可用皮筋代替横杆,如用皮筋做各种较低高度的助跑跳跃障碍练习,提高学生快速起跳的能力。
② 在初学阶段,多安排一些助跑起跳练习,有益于学生助跑与起跳技术的銜接。
(5)拓展练习:助跑几步,单脚起跳用头或手触摸悬挂物。
- 过杆练习
(1)方法描述:助跑起跳越过皮筋(横杆)。
的助跑节奏和过杆动作。
(2)练习要求:35步、57步助跑起跳,重点体会最后三步的嗒-嗒嗒”的助跑节奏和过杆动作。
(3)组织方法:可采用圆形场地,以圆心为中心,辐射出多个不同高度的练习场地
(4) 教学建议:
① 在圆形场地上组织教学,即在圆内设计“十”字形跨越式跳高练习场地,在圆上进行触摸高物练习。
② 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摆动腿不积极等问题,可以借助辅助器材,如两人一组做上3步摆动腿触碰同伴手持的小彩旗。
(5) 拓展练习:
① 人动绳不动:将四条皮筋组合成一个“十”字形,一端固定在中间杆上,另一端分别由四个学生牵拉。游戏开始,场地内的学生沿逆时针方向助跑起跳依次跳过四条不同高度的皮筋。
② 助跑起跳越过斜绳(前高后低),主要练习两腿依次摆越及提腰的技术动作。
03
比赛创设
跳跃能手挑战赛
(1) 比赛方法:在平整的场地上,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自选高度,挑战越过一定高度的横绳或障碍物。
(2)规则与裁判方法:每挑战成功一个高度,积1分,每个高度有3次挑战机会;在每个高度上挑战成功,方可挑战下一个高度;每个场地上有一位裁判员进行裁决,并记录成绩。
(3)比赛拓展:在场地上布置多个不同高度的障碍物(皮筋),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采用双脚或单脚起跳越过障碍物。空中“石头、剪子、布”大比拼
(1)比赛方法: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间隔56米,同时助跑12步,跳起后在空中完成“石头、剪子、布”,输者连续做波比跳3次,然后回到原位继续进行比赛,连续进行若干次。
(2) 规则与裁判方法:跳起后在空中做出两腿一上一下(跨越式)为“剪刀”,两腿并拢为“石头”,两腿左右分开为“布”。其中一人负责发令,两人同时助跑起跳,完成动作。
(3)比赛拓展: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间隔1~2米,在原地同时跳起,在空中完成“石头、剪子、布”(跳起后在空中做出两腿一前一后为“剪刀”,两腿屈膝并拢为“石头”,两腿左右分开为“布”),输者做1次上一步起跳跨越式跳高动作,然后回到原位继续进行比赛,连续进行若干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