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体育教育:破解师资不足、场地受限等难题
科技赋能体育教育:破解师资不足、场地受限等难题
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学校体育工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师资不足、场地设施有限、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体育教育。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这些问题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解决。
室内3D滑雪模拟器 资料图片
云上马拉松 新华社发
青少年体验激光器手枪射击 资料图片
因材施教不再是难题
“因材施教”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体育教育中同样重要。科技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
智能化装备记录运动数据:通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化装备,可以便捷地记录学生运动数据,形成数字化“学生健康档案”。许多学校与科技企业合作,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体育与健康智能管理系统”,利用移动端小程序、物联网、多媒体屏幕、智能穿戴设备等,对体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管理。
个性化课程体系构建:体育科技的发展已经可以实现从教学群体到个人的个性化课程体系构建。通过大数据服务平台,帮助教师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了解学生差异,传授健康及运动知识、教授基本身体运动技能;帮助家长更全面、科学地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运动习惯,学习运动技能。
国外经验借鉴:美国得克萨斯州自2007年起,每年对三年级至十二年级之间的所有学生开展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身体健康基本状况测试和体能测试评估,收集约300万名学生的测试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汇总,形成年度分析报告。这些数据被用于评价学生的健康与体能水平并给予相应的锻炼建议。
科技助力教育公平
我国体育教育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科技手段的不断丰富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慕课库与线上名师:体育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录制网络慕课(MOOC)体育教学课程,建立体育教学慕课库。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找到海量优质课程,通过直播或者点播方式,学习丰富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
疫情期间的创新实践:北京体育大学在疫情期间动员学校名师、冠军力量开展“防控疫情 科学运动公益课”系列居家健身直播节目,内容涉及健身、饮食、不同项目居家训练方法等训练内容,在数十家网络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全国总计400余万人的在线观看。
体育教学形式更加丰富
科技的发展为体育教学形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冰雪运动普及: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实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科技部冬奥重大专项推动下,我国研发了“路冰雪”三用冰雪器材、冰刀轮架两用冰刀鞋、3D室内滑雪模拟训练器等,还包括采用高分子聚合新型材料建造的冰上运动场地。
安全与成本的突破:激光枪的研发使得射击项目能够在校园安全开展;陆上马术模拟器解决了马术运动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
云端比赛:智能跑步机、功率自行车和划船测功仪等设备支持云端比赛,实现异地对抗,结合心率表、GPS定位等可穿戴设备监控选手参赛过程中的运动表现。
在科技的助力下,体育教学形式能够更加丰富,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高度契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动作,高质量地掌握动作和技能并能熟练运用,达到强身健体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