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博物馆:一座展示世界双遗产魅力的综合性博物馆
峨眉山博物馆:一座展示世界双遗产魅力的综合性博物馆
峨眉山博物馆是一座集地质、动植物、历史、宗教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4700件,展示了峨眉山丰富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博物馆由主展馆和儒释道文化展区分馆构成,主馆位于凤凰堡旁,展陈面积4000平方米,于2001年对外开放;儒释道文化展区分馆位于瑜伽河畔,展陈面积1400平方米,于2006年对外开放。
资源价值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普贤菩萨道场,被誉为“仙山佛国”。以雄秀神奇的自然景观,典型的地质地貌,保护完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人们称为“地质博物馆”“植物王国”“动物乐园”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与乐山大佛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然景观
峨眉山在成都平原西部边缘拔地而起,主峰金顶绝壁凌空高插云霄,巍然屹立。登临其间,可西眺皑皑雪峰,东瞰莽莽平川,气势雄而景观奇,有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中部群山峰峦迭嶂,含烟凝翠,飞瀑流泉,鸟语花香,草木茂而风光秀。峨眉山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形成了气温垂直变化显著的气候特征,植被垂直带谱明显,由山麓至顶可经历亚热带至寒带的气候和观赏多种带谱的植物景观。
地质资源
中国地质史上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的现代地貌。峨眉山的地层从前寒武纪(中国通称震旦纪)以来,除缺失中、晚奥陶世、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沉积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沉积。其中保留了典型的沉积相标志和大量生物化石,为研究沉积丰,复原古环境,进行全球生物地层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 要地史资料。
植物资源
峨眉山记录的高等植物有280科,超过3700种,峨眉山特有植物种共有100余种。峨眉山自然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峨眉拟单性木兰种等,其中峨眉拟单性木兰仅分布于峨眉山,自然种群仅70余株。有种类繁多,观赏价值极高有兰花、杜鹃花花卉物植物,峨眉山仅特有兰花就有10种之多,其中峨眉槽舌兰被列为极小种群植物。首次在峨眉山发现,引为模式的峨眉山植物有560余种,以“峨眉”定名的植物多达100余种,如峨眉山莓草、峨眉南星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名贵的药用植物,如七叶一枝花、天麻、峨眉黄连等。
动物资源
峨眉山野生动物种类也很丰富,有记录的野生动物达2300多种,其中珍稀特产和以峨眉山为模式产地的有157种,国家首批列入保护名录的共有29种。著名的有“峨眉髭蟾”、中华环毛大蚯蚓、弹琴蛙等,特别是见人不惊,与人同乐的峨眉山猴群,已成为峨眉山中独具一格的“活景观”而闻名中外,峨眉山目前有中国最大的自然生态猴区。
文物资源
千百年来,峨眉山这个“佛门圣地”便以“普贤道场”之名,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蜚声中外。在过去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峨眉山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佛教文化瑰宝,也遗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目前峨眉山景区有大小寺院27座,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现有不可移动文物9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峨眉山古建筑群,含5座寺院)、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6处、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12处:可移动文物4700件(峨眉山博物馆馆藏文物),其中一级文物21件、二级文物88件、三级文物904件。
品牌价值
峨眉山在古蜀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从历史悠久的道家文化,到今天的峨眉山佛教文化,它们相互交融,相互吸收,相互学习,带给我们一场别样的文化盛宴。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秀美的生态文化、神秘的宗教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旅游文化景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佛教文化、科技文明融为一体,依托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展现出了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开发价值
- 围绕优秀传统文化、以峨眉山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为主题研发研学旅行实践课程。
- 有专门的研学旅行实践方案,流程规范、操作性强、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富有教育功能。
- 研学旅行的配套活动,具有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相结合的体验与互动项目。
- 在建研学场所中合理设置内部研学课程实施的路线、场景,营造浓厚的研学氛围。
- 峨眉山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其自带的名气与流量也是其他旅游目的地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