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留住非遗记忆 传承文化薪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留住非遗记忆 传承文化薪火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57490059_122014422/?pvid=000115_3w_a

留住非遗记忆 传承文化薪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三林舞龙”表演亮相上海张园 (2025 年 1 月 25 日摄) 刘颖摄 / 本刊

2024年是中国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多年来,经过深入实践探索,我国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政策法规体系、名录体系、理论探究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传播推广体系等更加夯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办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政策陆续出台;一系列名录制度、认定制度、评估制度更加完善;创新设立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国有210多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不断完善配套制度;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30多亿元,加大非遗保护工作支持力度……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保护措施得到有力实施,形成了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

人才建设是非遗保护的重要任务。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研修培训计划,2015年以来培训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万多人次,加上各地延伸培训,惠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超10万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介绍,研修培训计划为传承人提供多样化的技能提升平台,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技艺水平。同时拓展人才培养渠道,积极吸引有热情、有潜力、有特长的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队伍,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2024年12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召开,共有100个单位被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8人被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举措为有志于传承非遗技艺的人增底气、强信心。激发青少年传承保护非遗的热情,厚植人才沃土,非遗传承有了源头活水。

守正,知所来;创新,明所往。非遗凝结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生活智慧、共同情感。保护非遗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文化自信自强的体现。面向未来,以时代活力激发传统魅力,定能让非遗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本文原文来自《瞭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