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莶草的功效与作用
豨莶草的功效与作用
豨莶草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等功效。本文将详细介绍豨莶草的功效与作用、主治、现代药理研究、成分、用法用量、禁忌、选方、药用部位及选购保存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豨莶草的相关知识。
豨莶草的功效与作用
豨莶草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等症状。
用法用量:9~12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豨莶草还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利关节、祛风化湿、通筋活络、镇静安神的作用。具体功效如下:
祛除风湿:可用于治疗风湿热痹、筋骨无力、腰膝酸软或中风半身不遂。可单用制丸服用,如豨莶丸;或与臭梧桐合用,如豨桐丸。
清热解毒:可用于治疗风疹湿疮,单用内服或外洗皆可,亦可配伍地肤子、白鲜皮等同用;用于治疗疮痈肿毒,红肿热痛者,宜与蒲公英、野菊花等配伍为用。
豨莶草图片
豨莶草主治
豨莶草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不利、腰膝无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湿热黄疽、痈肿疮毒、湿疮湿疹、皮肤瘙痒等症状。现代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中风、神经衰弱、失眠、夜盲症、蛇虫咬伤、黄疽型肝炎等。
豨莶草现代药理研究
豨莶草甲醇提取物,毛梗豨莶草与海州常山或臭梧桐叶配伍及腺梗豨莶二醇酸均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豨莶草煎剂对多种杆菌、球菌菌有抑制作用。
豨莶草有一定的抗疟作用与免疫功能抑制作用。
豨莶草甲醇提取物中某些蓓半萜化合物具有镇痛作用。
豨莶草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具有降压作用。
豨莶草能有效促进小肠系统微循环障碍后的血流恢复,还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豨莶草成分
豨莶草主要含有萜类成分,如奇壬醇、稀签精醇、豨莶酸、豨莶糖苷等;还含有内酯类、甾醇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豨莶草具有抗炎、抑制免疫、降压、扩张血管、抗血栓形成、促进肠系膜微循环、抗菌、抗病毒作用,对鼠疟原虫有抑制作用,毛梗豨莶有抗早孕作用。
豨莶草用法用量
日常用量:8~12g,水煎服,外用适量。
豨莶草的禁忌
不得用铁锅煎煮。
用量不得过量,以免引起呕吐。
阴血不足者,无风湿证者忌用。
孕妇不宜用。儿童慎用。
本品生用、制用功效有别,应注意。
豨莶草选方
降血压:稀莶草、夏枯草、桑寄生各25g,菊花、龙胆草各6g,水煎去渣,温水送服。可降血压。
治反胃吐食:将稀莶草先焙过,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5丸,用热汤送服。
治疔疮发背:豨莶草、五叶草、小蓟、大蒜各等分,先将以上4味中药捣烂,加热酒1杯,去渣;取汁服下,得汗即效。
治疠风脚弱:豨莶草500g,当归、芍药、羌活、防风、熟地黄各50g,川乌30g,将以上7味中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丸,饭前温酒送服。
治痈疽肿毒:豨莶草、乳香各50g,白矾25g。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10g,热酒送服。毒重者连服3次,汗出即可。
方一:治疗疟疾
干豨莶草30?45g。每日2次,水煎服,连服2~3日。小儿递减。
方二:治疗神经衰弱,失眠
豨莶草、钩藤各30g,苍耳子6g,水煎服。
方三:治疗高血压病
豨莶草、夏枯草、桑寄生各15g,菊花、龙胆草各9g,水煎服。
方四: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等症
豨莶草、老鹳草各12g,鸡血藤15g,水煎服。
方五:治疗半身不逆,产后风痛
豨莶草适量,九蒸九晒,研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6g,每次服2丸,日服2次,用米酒或开水送服。
方六:治疗夜盲症
豨莶草适量,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每次取药粉3g,蒸猪肝15g,每日服1次。蒸猪肝时勿放油盐,待服用时放少量酱油调味即可。用鸡肝疗效则更好。
方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豨莶草适量,酒蒸制后,研粉,炼蜜为丸。每服9g,日服3次。
方八: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豨莶草500g,以蜜、米酒或陈酒各30g,层层喷洒,蒸透晒干,如此9次,粉碎。再用蜜600g,熬至滴水成珠,和入药末,制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服用20g,分早、晚2次,以米汤或稀粥送下。
方九:治疗头痛眩晕
豨莶草、鱼腥草各15g。水煎,取汁煮鸡蛋食。
豨莶草药用部位
豨莶草为菊科植物、腺梗豨莶和毛梗豨莶的干燥全草。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一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全体密生白色柔毛。叶对生,有长柄,叶片卵形至三角状卵形,有3条粗脉,边缘有钝锯齿,近基部常为不整齐浅裂,两面密生短毛。头状花细小,黄色;花与花梗都有腺毛,容易粘附衣服。瘦果四棱形,黑色。药用全草,开花前割取地上部分,晒至半干后,再置通风处晾干。我国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均有分布,生于旷野、路旁,有栽培。
豨莶草选购保存
以干燥、茎粗、叶多、枝嫩而壮,花未开放,繼色,洁净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