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配音,high不起来了?
明星配音,high不起来了?
近期,随着《功夫熊猫4》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等动画电影的上映,外片的明星配音再度成为热议话题。然而,这种做法真的能为电影带来预期的效果吗?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一现象。
近期引进片扎堆上映,外片的明星配音再度受到关注。《功夫熊猫4》延续了系列动画的明星配音传统,这次邀请到黄渤+杨幂+蒋欣的配音阵容,明日即将上映的宫崎骏动画《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也有刘昊然、大鹏、高圆圆等组成的明星国配阵容加持。
明星为外片配音的传统由来已久,但一直伴随着各种争议,很多“原音党”坚持认为看外片就应该原汁原味,而有人认为相较于译制厂的国语配音,明星的声音太有辨识度反而是一种弊端。
争议多年,但很多大IP动画仍然会启用明星配音阵容,大牌明星们也都愿意参与其中,那么,到底是谁在high明星配音这件事?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争议中的明星配音?
这些年的明星配音
纵览近些年外片配音情况,真人电影一般都选择专业的译制厂配音,很少选择华语明星配音,近期的例子仅有潘粤明配音《夺宝奇兵5》,章子怡邓超孙俪黄轩配音《阿凡达2》,而好莱坞动画则常常会选用明星配音。
娱理工作室统计了2014年至今引进动画的明星配音状况,发现这十年间,环球、迪士尼等外片公司都有多部IP动画选择了明星配音。
从参与的明星来看,2014-2017年,《爸爸去哪儿》《极限挑战》等有国民级影响力的综艺捧出了一批有话题度的明星,尤其《爸爸去哪儿》的明星父子/父女档成为彼时动画配音的优选。2017年后,外片明星配音的选择更加偏向于电影演员和有流量的85花、新晋人气小生等。
从电影票房结果来看,明星配音与票房并没有正相关关系。明星参与配音的动画本身就是动画领域的大片,有一定票房基本盘,所以票房下限不低,能否大卖还是要看影片本身质量。《功夫熊猫3》和《功夫熊猫4》均选用了国民级明星配音阵容,但前者票房过十亿,正在上映的第四部目前票房预测不到4个亿,明星配音不见得能刺激票房。
娱理工作室在购票软件观察了一线至五线城市影院排映《功夫熊猫4》英语原音和国语配音的情况。在北京,原音和国配版的排片比例大概是五五开,而从二线城市开始,排映国语版的比例逐渐提升,很多影院仅排国语版。
江苏某三线城市的资深影院经理王先生表示,排什么版本是排片人根据地方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因为要考虑到家庭观众,所以会偏向多排国语版,重点是国语便于中国观众理解,是谁配音的并不重要,“我在影院做了这些年,明星配音的宣传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
对于明星国配这件事,观众们分成了三类,最多数的普通路人观众并不关心谁是国语配音,明星的粉丝期待偶像的配音表现,但动画IP的粉丝则往往对明星国配表现出抵触之情。
早在《名侦探柯南2009:漆黑的追踪者》2010年年初登陆中国市场之前,发行方就在官网设置了关于中文版柯南配音的投票,因为拒绝票比例超过了50%,发行方取消了邀请明星配音的计划。
明星过于有辨识度的声音往往会让动画受众出戏,对于引进动画,有一批“原音党”观众还是首选原汁原味的原版,但也可能因为地区排片版本问题不得不选择明星配音版,所以网上也随处可见批评明星国配的声音。
明星片方,各取所需
明星给外国动画配音虽有争议,带票效果也一般,但这件事却一直是一些外片公司和明星艺人之间双向奔赴的选择。
电影宣传小周所在的外片公司经常启用明星为动画配音,据她介绍,公司请明星配音由来已久,已经成为思维定势,是大体量电影的一种常规宣传动作。
“国外的片子会分为大片跟小片,美国总部会在中国区定一个大致的票房预期,如果说这个片子的票房预期是10个亿的话,宣传费就是大把去砸,中国区根据总部定的票房预算,心里就会有个数,这个片子有钱,我们要大肆宣传,基本上就会默认一定要去找明星,因为声量要做起来。”
中国区一般会选择三类艺人作为明星配音的候选:在中国和海外同时发展,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艺人;国民度高的电影演员;从电视圈发展起来的流量艺人。候选人要通过美国总部的审核,小周发现,如果艺人本身是电影咖,提案就比较好通过。
“外片公司和时尚圈比较像,认可的都是那些大品牌的国际代言人,不像快消品牌是三个月一抛随时跟进流量、敏锐地知道当下谁最火最能带货,如果我们推荐电视咖,就要向总部讲明白这个艺人现在的数据很好,在中国有多少粉丝量,总部很看重艺人社交媒体的粉丝数,也很关注艺人是否有负面舆情,会问未来会不会塌房;
第二,我们会跟总部解释,有的艺人虽然暂时和电影没关系,但是因为TA未来想涉足电影圈,所以有比较高的配合度,外片上映档期可能随时会变,没有办法和艺人敲死档期,所以就需要配合度高的艺人。”
在邀约明星配音的过程中,小周感受到艺人们对于外片还是有一层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滤镜,“很多艺人尤其是电视咖,觉得毕竟是好莱坞电影,很愿意接,还争着抢着来。”
小周透露,她收到过某一线花旦经纪人的主动问询,想找一个给外片配音的机会,当时这位艺人的原声台词遭受质疑,希望以此方式扭转观众对她的印象;此外一些有流量的电视咖也非常愿意参与外片配音的工作,因为暂时还没有足够的资源涉足电影圈,给好莱坞动画配音是这类艺人进入电影圈的投名状,“我之前聊过一个当红流量,特别配合,直接跟我说钱不是问题,我们不是奔着钱来的,是冲着好莱坞电影来的”;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艺人本身很喜欢一部作品,甚至会主动联系片方,愿意自降身价来配音。
一线电影咖给外片配音的片酬大概是150万,而一些不冲着钱去的艺人们,拿50万也愿意干这份活。这些艺人在意的不是片酬,而是自己的配音水平能否过关。小周透露,会有一些艺人对此表达担心,但是译制厂的配音老师们都很专业且有耐心,只要艺人自己给够时间,配音老师们会一个字一个字帮明星抠发音,都能化腐朽为神奇。
明星们对外片有滤镜,片方则需要明星的热度来提升电影的声量,在宣传效果之外,这些声量的票房转化效果还重要吗?
明星配音背后的外片宣传困境
有的外片公司很喜欢启用明星配音,也有公司几乎不用,电影宣传小胡所在的营销公司服务过很多外片,她手上的项目没有一部电影选择了明星配音,原因就是“没有票房转化”。
“我们也会复盘别的公司做的这些宣传动作,明星配音的问题一是有的艺人演技不行,配音效果不好,二是并不会有太多人因为一个明星配音而去看电影。好莱坞公司映前比较看重的就是想看数据,可能宣布明星配音是有一个暂时的热度,会有粉丝来讨论,但是实际来看在想看数据上的转化并不好,后续对于票房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就还是在原本的预估范围内。”
宣传小周分析,乙方营销公司一般都希望把每一笔宣传预算花在刀刃上,所以会从票房转化的角度,给片方更实在的建议。但不同的外片公司有不同的外企文化,比如她所在的公司就比较注重做出声量,利于做PPT向总部汇报。
“我们公司最终目的就是两方面,一是把宣传预算花了,请来自带流量的明星,这样我们做活动、发通稿,都有好的声量和反馈,比如我们发一条配音的预告片,粉丝给了好几万的转发数据,总部就会觉得很牛,这利于我们做在PPT里给美国汇报,第二个目的才是希望艺人能带一点票房,但我们的首要目的肯定不是票房转化。”
尤其对于一些小体量的外片,宣传预算不足,花50万在地铁站、公交站台投放硬广,效果就如同往大海里撒了一包盐,但如果用同样的价钱请上升期的自带粉丝的明星来配音,还能在媒体端和粉丝处收获一波关注度。
外片利用中国明星配音才能获得关注度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如今外片在中国市场的困境。
电影宣传小胡发现,前两年外片发一些重磅物料,很容易上热搜受到关注,但如今观众对外片的关注度下降,而借助明星配音,更容易有一些前期热度的加持,获得一些热搜成绩。
问题正在于此,从前文的票房数据能看出,2019年之后,好莱坞动画已经很难有优异的票房表现了,一方面疫情三年拉大了中国观众与好莱坞的距离,观众已经不再为好莱坞大片这个概念而high了,另一方面外片的宣传方式仍然因循守旧,在与内卷的华语片宣传PK时,那些传统的玩法败下阵来。如果说十几年前外片找中国明星配音是创新性玩法,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外片营销仍然在用明星配音做文章,守旧而又偷懒。
华语片的宣传有本土明星配合,大家都在产出最适配当下时代情绪、最符合中国观众审美的营销玩法,而外片常常是无米之炊,有时候主创不来华,而主创来华宣传也因为文化差异而限制了发挥,只能做车轮战采访+中国大城市旅游两件事。在一家媒体5-10分钟的车轮战采访里,主创们聊不出更深入的干货,而外国人游故宫串胡同这些营销策划也早没有人关注了。
宣传的困境只是表象,外片的危机其实是系统性的。外片在中国卖不动已成事实,但好莱坞也不可能迎合中国市场。
疫情期间娱理工作室经常通过线上会议系统与外片主创交流,聊天室里每一次都聚集着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们,大家都在克服时差问题,可能在凌晨三点等待着做一个五分钟的车轮战采访。那个挤满了各色人种的线上会议室让人真切地感知到,好莱坞面对的是巨大的全球市场,中国仅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当华语片在为找到和观众的共情点而拼尽全力时,好莱坞仍在全球叙事,很难对某一个地区定制打法。观众对好莱坞大片的滤镜已经开始消散,或许很快,给外片配音也不再是明星的飞升捷径和好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