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农村公路,十年巨变!
新会农村公路,十年巨变!
新会区在过去十年间,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目标要求,高质量打造了一条条兴农惠农的康庄大道。
2014年以来,新会区紧紧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目标要求,高质量打造一条条兴农惠农的康庄大道。十年累计完成245项183.2公里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11个镇(街)共199个行政村主要道路实现100%硬底化,惠及76.34万户籍人口,农村公路覆盖范围、通达深度、管养水平、服务能力和质量安全显著提高。2020年,新会区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扎实推进“建、管、护、运营”工作
更畅通
目前,新会区农村公路里程达1205.4公里,全区通达行政村及20户以上自然村的进村主要道路全面实现硬底化,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四级双车道比例100%,等级公路比例100%。2018年,新会区所有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班车”目标,建成运营全市首个“四合一”农村客运站示范点。
睦洲镇东向村道路面硬底化工程
双水镇升平路路面改造工程
崖门镇龙旺村道白改黑工程
崖门镇乡道Y007洞三线路面改造工程
更安全
新会区持续推进村道安防建设,对61条农村公路整治隐患里程约220.789公里沿线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示警桩、道口标柱、安全护栏等安全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对10座危旧桥进行了维修加固,现状1座四类桥梁已纳入改造计划,持续提高路况安全水平和通行效率。
双水镇天亭电站桥重建工程
更有效
着力提升农村公路治理水平,全面推行“路长制”,实现“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全区11个镇(街)均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中心,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比例达100%,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制定建设考核指标评分办法,倒逼各镇街加快“四好农村路”实施进度,确保工作有效推进。
更科学
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村公路管养效能。推广使用广东省数字农村公路管理系统、干线公路养护系统,对公路建、管、养进行动态数据掌控,实现农村公路管养“发现问题-分配问题-解决问题-复查复核”闭环管理。推行道路机械化养护,配备专业养护作业机械和人员,大幅提升养护作业效率。
农村公路赋能乡村振兴“加速跑”
促进城乡公交一体化
全区运行常规公交线路58条,线路总里程1524.3公里,199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交”,结合“八镇联动”发展,联通江门站到大泽镇、司前镇、共和镇等线路33条,日均客流量约5000人次。开通“园区出行通”和“乡村振兴”专线(292路)、撤渡改公交专线(296路)、33条助学专线、7条镇内微循环公交专线,便利群众出行。
推动农产品增值增效
农村路网的逐渐完善,拉动了新会陈皮产业发展。2022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产值达190亿元,位居“2022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榜首,成为全国富民兴村产业标杆之一。
加促工业发展提质升级
农村交通的改善,加快推动了江门工业园司前大泽园区,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化工集聚区三个万亩园区建设,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招商选商创造了有利条件,逐步形成“产业沿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活、产业推动农民富”的发展趋势。
助力乡村旅游“出圈”“出彩”
由“四好农村路”串联的旅游“网红点”遍布村落,引来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财气、人气不断汇聚。大鳌、睦洲到石板沙的农村公路及码头升级后,睦洲镇围绕“一岛一村一世界”主题,不断升级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擦亮石板沙疍家风情岛旅游品牌。京梅村走出了蔡李佛拳,吸引全世界的蔡李佛弟子前来京梅村洪圣始祖馆旅游。崖门坑口村古村落的历史文化、田园风光,以及185株百年格木树,成为了乡村游的“网红”景点。
下一步,新会区将坚持规划优先,进一步扩大农村公路建设覆盖面,努力为群众出行营造良好、便利的交通环境,助力新会当好江门经济发展主引擎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