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杜泽逊:与古籍作伴,为文化续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杜泽逊:与古籍作伴,为文化续脉

引用
搜狐
1.
http://m.sohu.com/a/766331779_562249/?pvid=000115_3w_a

“人生是有限的,平庸的成果就浪费了你的人生。所以我追求的目标就是尽可能质量高,尽可能有创造性。”从事古籍整理编纂几十年,杜泽逊始终保持着对自己的高要求。

杜泽逊有着多重身份,比如大学教师、《文史哲》杂志编辑部主任,而他最为人所熟知的身份还是古典文献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他撰写的《文献学概要》是学生们常用的教科书,他主持或参与了大量国家、省级重大古籍整理编纂项目,大半辈子的时间都花在了《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永乐大典》等大部头古籍上。今年,杜泽逊61岁,刚卸下了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的行政职务,但身上的担子仍不轻快。他投身于古籍的浩瀚海洋,一忙就是一天。每天晚上十点多下班,于他而言已是常态。他说:“干一行,爱一行,就是要敬业。我入了古籍整理这一行,就得干好它。”

偶然中的必然

1981年,杜泽逊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20世纪50年代,山东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实力强盛,中文系以冯沅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黄孝纾为代表,称为“五岳”;历史系以杨向奎、童书业、黄云眉、郑鹤声、张维华、王仲荦、赵俪生、陈同燮为代表的八位教授引领学术潮流,合称“八马同槽”。当时的山东大学人才济济,文史见长的办学特色凸显。杜泽逊正遇见了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山东大学。“那时不仅能在图书馆看到这些先生的著作,有时会从年轻老师的议论中听到,甚至还能看到他们本人,听他们的学术讲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