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春节护胃:饮食调理+穴位按摩,轻松应对肠胃不适
中医教你春节护胃:饮食调理+穴位按摩,轻松应对肠胃不适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美食佳肴应接不暇。然而,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容易导致肠胃不适。据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研究所所长唐旭东介绍,春节期间要保护好我们的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饮食调理:合理搭配是关键
控制食量: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避免过度进食。唐旭东建议,可以尝试一种特别的消食汤:炒山楂15克、炒麦芽15克、陈皮10克、山药15克,加上100克猪瘦肉或乌鸡肉,既能消减油腻,又能促进消化。
食物搭配:减少大鱼大肉,尽量采用蒸、煮、炖的烹饪方式,减少油和盐的摄入。每餐保证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推荐食用清蒸鱼、水煮虾等清淡菜品,辅以芹菜、白菜、菠菜等蔬菜。
饮酒适量:尽量少饮酒,可以茶代酒或选择低度果酒,慢慢饮用或边饮用边吃饭。酒后可喝一些蜂蜜水、茶水帮助解酒。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绝对不能饮酒。
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助消化
适当运动:餐后可尝试慢步走动,简单的伸展运动,还有轻轻揉腹,都能帮助我们推动胃肠的蠕动,把美食化为能量。但要注意,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避免熬夜。唐旭东指出,如果打乱了进餐时间,就会扰乱胃肠道正常的生理节律,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胃痛、胃胀、嗳气、烧心等症状。
合理安排:午后得空休息一下、适时眯一觉,有利于解除疲劳、促进肠胃蠕动和食物消化。让我们在过年期间,学会合理安排作息,使身体得到更好的照顾。
中医外治:穴位按摩促健康
中医认为,适当的穴位按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进腹腔及胃肠道血液循环,从而防治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胃肠疾病。以下是几个常用的保健穴位: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盖下3寸(约四横指宽),是保健要穴,可以增强免疫力。按摩时采用点按方式,每次持续约1分钟。
中脘穴:位于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处。可以用食指或中指点揉,持续约1分钟,或取仰卧位,将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左手的掌心紧贴于中脘穴上,适当用力揉按30~50次。
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处两筋之间。用右大拇指内关穴往腕横纹推,对缓解晕车、晕船有效。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此穴对调理消化系统问题有一定效果。
按摩时要注意:
- 不宜在饭前饭后30至60分钟内进行
- 按摩时要放松肌肉
- 按摩后喝杯温开水效果更好
- 对于年老体弱、久病体质较差者,手法要轻柔
- 孕妇、皮肤破损者、出血倾向者等特殊人群慎用
调整心态:情绪稳定助消化
中医强调,胃病与情绪密切相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胃肠是人体的“第二大脑”,情绪波动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紧张,对维护胃部健康十分重要。
春节期间,享受美食的同时,更要注重健康。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规律的生活习惯以及适当的中医保健方法,我们可以有效预防胃部不适,让节日过得更加愉快。记住,健康是享受一切的前提,让我们从保护胃部开始,迎接一个健康、快乐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