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苏州河我有点不认识了
现在的苏州河我有点不认识了
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经过多年的治理和改造,已经焕然一新。从脏乱差到如今的清澈见底,从封闭的小区私享空间到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苏州河的蜕变见证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历程。本文将带你一起走进这条流淌在上海城市脉络中的母亲河,感受她的前世今生。
上海这座城市,因水而兴、因商而盛。但如果提到上海的母亲河,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黄浦江。然而,除了更有名气的黄浦江,上海还有一条母亲河,那就是宛若一条丝带,流经上海八大城区,最后穿过外白渡桥,投入滔滔黄浦江的苏州河。
在城市规划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一江一河”,其中“一江”指的是黄浦江,“一河”就是苏州河。围绕着这两条最重要的水域,上海的目标是在这里打造世界级的滨水区。
贯通:苏州河蜕变的起点
要说到苏州河的历史,很多人可能回忆起原本这里有多么的脏乱差。最夸张的一个画面是,在90年代,有人曾经登高俯瞰外白渡桥,在苏州河和黄浦江的交汇处,甚至出现了一条黑黄分明的交界线,可见那个时候水质的恶劣程度。
不过,从80年代开始,苏州河就开始全面治理水质,经过32年的整治,河水早已清澈,各种水鸟也络绎不绝了。但苏州河的真正蜕变,是从贯通开始的。
与黄浦江两岸不同,苏州河两岸的40多公里,屹立着密度很大的企事业单位、学校、机关、历史保护建筑,更多的是居民小区。中国最早的纺织、面粉、火柴、化工等民族工业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沿岸崛起的。相应的,苏州河两岸的用地情况极其复杂,各种不同权属的建筑,把这条本就不宽的河流,围挡的严严实实。
企事业单位的打开,如虹口地方海事局、中石化加油站、上海铁路分局等,还算比较易于推进。但沿岸居民社区的打开,才是这件事的难点。
以中远两湾城为例,这个上海内环线内最大的社区,沿苏州河而建,仅这个小区沿河岸线就达到了1公里多。在苏州河两岸没有贯通之前,河边的小区拥有沿河权属,也就是说,这段河岸线,基本是小区居民“独享”。
2019年的时候,同意的户数不到10%,经历多次的方案商讨,充分尊重居民意见,空间硬隔离改为用绿化带隔开,将健身步道改为与小区原有图案一致的地砖,根据不同区域居民意见选择树种……终于在2021年,普陀中远两湾城沿河岸段,完全贯通。
不仅是这个小区,苏州河沿岸多个居民小区,如苏堤春晓、半岛花园、河滨香景园、大华清水湾等,背后各种多如麻的协调沟通工作之后,选择了退界,将沿岸绿道拿出来共享给城市。
如果依然贯通不了的,上海也各种想办法。没办法实现地面的贯通,那就向上要空间。如静安区长寿路桥一段架空飞起的岸线,用向上求空间的方法,解决了段点的贯通。
解决了各种段点的贯通后,上海终于拥有自己的“塞纳河畔”了。两岸42公里风景,完全不千篇一律。
苏州河沿岸的多彩风景
- 虹口段:就像是这座城市的历史建筑展示场,如礼查饭店、上海大厦、外白渡桥、上海邮政总局大楼、河滨公寓等,在100年的风云变幻中,她们仍然熠熠生辉,勾勒出历史的剪影和国际化大都市的风情。
- 黄浦段:给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滨水看台,眺望对岸的历史建筑。从地砖到防汛墙的铺砖,都采用了这样的水磨石,有颗粒感,颜色明快,不沉闷。
长宁段:精华在于华东政法大学的打开,让华政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对外开放的大学校园,原圣约翰大学遗留的27处中西合璧近代历史文物建筑群,终于成为了所有人可以靠近,可以驻足欣赏的地方。
普陀区:天安千树倒映在苏州河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仿佛就是上海魔幻而又包容的写照。一河千面,这里精准诠释了上海这座城市包容多元的气质。
苏州河改造中的细节之美
在苏州河沿岸公共空间建设中,打动人的细节太多太多。这里和大家分享其中三个:
- 不冰冷的椅子:沿岸的每一段,都有大量的椅子,它们的存在让水更好亲近。这些椅子的材质乍看有些冰冷,走近一看,其实是木质的。设计者一定有考虑过使用者真实坐下来的感受。包括在静安段步道看到的椅子被木质的扶手和小书桌隔开,也是看到背后细腻体贴的心。可以说,只要你走到苏州河沿岸的任何一段,都能随时随地找到一个舒适的座椅,无论是看水看书看太阳放空……
更绝的是长宁段,河道栏杆是波浪形的,与水波纹理吻合,还有座位居民可以坐在那里休息。除了政府布置的椅子,居然还带动了居民的参与,算是一种共建吧。在一个偶然的路段,居然看到了周边居民也把自己家闲置了的老沙发,加入苏州河这场椅子的盛宴里来。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真正感受到了“共享”的精神在蔓延,无论是城市,还是个体。
不平整的护栏:黄浦段护栏的设计,也具有别样的巧思。可以看到,与一般护栏平整的角度不同,这部分的护栏是内外都微微倾斜了。大家觉得是为什么?我也是看过很多资料后,才知道这样看似不起眼的设计,背后其实有人性化的思考。护栏之所以没有做成平的,坡度的设计,正好解决了几个沿河景观公共空间设计会遇到的几大问题。首先,刚好人靠上去很舒服,确满足了凭栏远望看风景的需求。其次,这样一来,上面不太方便放瓶子、杯子之类的东西,人也不太好坐上去。所以这样带有微微坡度的护栏,就不会出现,各种塑料瓶堆满的美观问题,也不会出现有人坐上去的安全隐患了,一举两得。这其实还是最基础的。
让人参与其中的精细设计:在苏州河沿岸几十公里走一遭,那些能够让人感受到温度的细节设计,无孔不入。来看静安段关于苏州河故事的历史文化故事科普,特意用中英文和盲文刻着沿岸的风情及散文。长宁段沿岸老小区密度较大,更多为了周边居民的便民设备,遍布沿岸。真的是将公共空间打造成为了居民客厅的外延。便民衣帽架、直饮水机、紧急救助设备、噪音监控等等。也因此长宁段沿岸的人气也一直很旺,在这里你会感受到那些属于烟火气的日常。这就是苏州河的魅力,她让人感觉,这座城市没有距离,人人可参与,个体是其中的主角。上海的历史、风景、城市精神,在这42公里的滨水空间,闪耀着魅力。
苏州河游船体验
一次很特别的机会,坐了一次苏州河游船,从长风公园到外滩源,这一路河道九曲十八弯。在船上可以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看那些熟悉的建筑,也有陌生的视野。能看到桥底空间,也能看到沿河两岸的灯火璀璨。如果是白天过来,还可以欣赏苏州河边的绿化,来回飞翔的水鸟。这一路过来,流淌的不仅是苏州河,更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蓬勃发展的故事。
马上又到春暖花开,如果最近有空去转转,真的推荐去苏州河沿岸走一走。或许,你也会发现这座城市,还有这样一面滨水、历史、生态、烟火气交织的风景。或许,你也会感慨上海之所以是上海,有她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