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基于STEAM理念的“科学+劳动”融合教育实践案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基于STEAM理念的“科学+劳动”融合教育实践案例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08A03K0X00

随着全球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创新,STEAM教育正逐渐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它强调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实践,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生活中的问题往往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需要整合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来解决。跨学科学习,正是为了培养学生面对真实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性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各门课程原则上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不再局限于某一学科的知识,而必须跨越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和应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还能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基。


基于STEAM理念的“科学+劳动”融合教育

STEAM教育是指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五个学科领域的内容和方法整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

随着全球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创新,STEAM教育正逐渐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它强调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实践,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注重校园环境、社会资源和设施设备的开发与利用,倡导通过科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来发现和解决问题。《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培养劳动技能和劳动品质。两个课程标准强调的内容与STEAM教育中的“做中学”理念相契合,都注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经验和技能,与STEAM教育强调的跨学科融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致的。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科学与劳动这两个学科的教学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往往相互交织。龙洲小学作为株洲市荷塘区的一所农村小学,巧妙地利用学校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山林、田野和水域,将这些与科学和劳动息息相关的教育资源转化为实施科学和劳动课程的课程资源,让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成为广阔的实践平台。

每年春分时节,随着蒿子的茂盛生长,制作和品尝蒿子粑粑成为中国人庆祝这一节气的传统习俗。龙洲小学周围蒿子遍野,顺承传统习俗,学校精心设计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龙娃爱劳动·春分品蒿子”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前置学习:探索科学之秘

“龙娃爱劳动·春分品蒿子”实践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与探索能力。现在的孩子,哪怕生长在农村,对自然世界的动植物亦知之甚少。如何让学生在众多植物中寻找、辨识蒿子,我们整合了科学(Science)和技术(Technology)两大要素,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和实物辨识活动,设计了一系列前置学习活动。

首先,学生在信息科技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并学习蒿子的图像资料,深入了解其生长特性和外观特征,对蒿子形成初步认知。科学课上,教师带来真实的蒿叶样本及其他相似植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学会区分不同植物,并进一步探讨蒿子生长所需的土壤条件、环境要素及其独特的生长习性。通过这一系列前置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更掌握了如何在大自然中准确辨识蒿子的实践技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于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育理念。

家庭实践:沉浸劳动之境

经过前置学习阶段的充分准备,学生已基本掌握辨识蒿子的基础科学知识,并对蒿子生长的理想环境有了深入了解。基于此,我们决定启动户外辨识和采摘蒿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为确保安全,并加强亲子互动,我们选择在周末以亲子活动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第一步,我们要求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运用工程思维设计蒿子粑粑制作全流程的亲子活动方案。方案制作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整体规划能力。同时,师生将蒿子粑粑的制作过程精心提炼为八个环节:寻辨蒿子、采摘蒿叶、清洗蒿叶、切碎煮制、和面揉制、捏制成型、蒸煮或油炸、品尝成果。这样的流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亲身参与每一个制作环节,深刻体验传统美食制作的乐趣。

在家庭实践这一环节,我们充分考虑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参与程度。对于有着丰富制作经验的家庭,我们积极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孩子参与并完成全部八个制作环节。完整的流程让学生感受传统美食制作的精湛技艺,更能使他们在实践中领悟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不具备制作经验的家庭,我们设计了更为灵活的参与方式:要求家长陪伴学生完成前三个基础环节——寻辨蒿子、采摘蒿叶以及清洗工作;然后,学生将清洗干净的蒿叶带到学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后续的蒿子粑粑制作体验。

校园体验:激发创新之能

通过反馈,我们了解到周末家庭实践活动的参与率未达到100%。为了让所有学生实践、体验这一活动,我们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了一次全校性的校园体验活动。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分年级的、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体验任务,每个年级的任务难度和内容都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新课标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分层调整:揉捏造型、蒸制和品尝蒿子粑粑,这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参与的体验活动;在此基础上,中高年级学生还需要在制作的同时,将原料的数据完整记录下来,然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精确计算糯米粉、面粉、蒿叶以及水的配比。

在特色课程设计中,我们鼓励学生展现他们的艺术天赋。日常生活中,蒿子粑粑通常是圆饼状,但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揉捏各种富有创意的造型,五角星型、圆环型、“小鸡”形状、“螃蟹”形状等姿态各异的蒿子粑粑。这一环节无疑为学生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创意的空间。

最后,学生在学校食堂厨师的指导下,蒸制或煎炸自己制作的蒿子粑粑。中低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如何蒸制蒿子粑粑,体验传统蒸制的过程和技巧;高年级的学生则可尝试更具挑战性的煎炸等烹饪方式,进一步丰富厨艺技能。

成长评价:反思历程之智

整个实践活动,我们高度重视评价的合理性与全面性。

评价方式多维度。对亲子活动方案,我们实施诊断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有效运用工程思维去规划、执行活动。过程性评价聚焦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和安全意识,通过教师的实时反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安全意识。活动结束后会进行综合评价,全面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所取得的进步。

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和提升;同伴评价则意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家长评价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了有机融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学生不仅能获得全方位的成长,还能在多元评价中不断提升自我认知,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