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钱塘区产城人融合发展的三大路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钱塘区产城人融合发展的三大路径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325960

产城人融合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也是钱塘区在追求“现代化国际化”目标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作为浙江首个省级新区,钱塘区如何处理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与人民安居乐业的关系,形成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新样板?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钱塘区的实践路径。

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产业是动力、城市是空间、人是主体,关键要在“融”字上下功夫。坚持产业立区,坐拥531.7平方公里的富足想象空间,人气与活力日益集聚,钱塘有着瞄准“产城人融合”大展拳脚的“优秀试验场”。

目标明确、斗志昂扬,钱塘更要把握机遇、找准路径、分步作战、凭风而起。

路径一:全力塑造城市发展格局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

全力打造产城人融合的现代化新城区,钱塘要如何改掉一提起就呈现在脑中的“工业园区”的第一印象,以一份份理念新、举措实、融合度强的规划引领城市开发建设是关键:

2019年4月,钱塘新区甫一成立,就以《杭州钱塘新区战略规划》落实钱塘的“三步走、四大定位”,为未来30年的发展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迅速拉开城市发展建设框架。

在这五年时间里,《钱塘区国土空间规划》《杭州钱塘区生态专项规划》《钱塘区重大交通设施规划》《下沙片区环境提升规划》《江东片区环境提升规划》等规划提纲挈领,《杭州市钱塘区高铁新城单元详细规划》等众多单元详规接连问世。

得益于科学的规划引领,今日之钱塘正如同舒展的手掌,以细密的“掌纹”构建起城市建设的精致格局。


图:钱塘区城市规划示意图

日新月异,方显峥嵘。迈入新发展阶段,钱塘要如何继续守正创新,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同时,结合发展实际优化完善规划布局,进而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眼下,全力推进“一带两城”建设,正是这密密麻麻“掌纹”中的一条“主脉络”和“生命线”——

2022年初,《钱塘区战略规划(完善篇)》正式形成,围绕拥江发展、靓丽繁华的城市底色画卷,以“一带两城”空间格局,翻开了钱塘以生态海岸带为轴线,重点打造东部湾新城和江海之城的崭新篇章。

近日,“两城”又传来好消息。

《杭州市钱塘区东部湾新城单元详细规划》获杭州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东部湾新城将把产业重心瞄准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等新兴赛道,规划打造“超级总部中心”,并在交通、居住、教育、医疗等方面补足配套;

另一边,《钱塘区江海文化长廊(蜀山段)开发建设及环境整治概念方案》也在近期新鲜出炉,通过追溯梳理城市文脉、窥探城市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前世今生”、规划设想城市文化传承未来,用历史文脉照亮江海之城高质量发展之路。

更多的规划意味着更细的部署、更深的耕耘。从一纸蓝图设想,到两座新城建设加速,钱塘的“一带两城”格局正在步步执行中日渐完整。

此外,钱塘关于“城市格局”的深入思索,还在更多的时空尺度和战略意义上引领着区域发展。


图:江海湿地大湾区湿地公园效果图

譬如以省级湿地公园——江海湿地大湾区湿地公园建设,引领和塑造钱塘生态宜居格局。

地处城东钱江起潮地,大湾区湿地公园是杭州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也是140多种鸟类的栖息地。于钱塘、杭州,乃至浙江而言,这都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

项目的建设不仅填补了大湾区江湾河口湿地有效保护的空白,对保护修复湿地环境、维护国际候鸟迁徙驿站具有重要作用,对杭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提供强力支撑,也将进一步引领钱塘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城市首位度,助力实现“全域美丽”。

路径二:全速提升宜居宜业品质

2023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钱塘院区全面开工,将建成目前区内规模最大的三甲医院,并承担着浙江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功能。

今年3月,钱塘高铁新城2024年建设项目出炉,钱塘枢纽站房区域综合配套设施及疏解通道项目、高铁新城“六纵五横”道路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等项目纷纷被提上日程。

眼下,头蓬快速路建设提速,建成后,将成为江东片区又一条南北走向快速便捷通道,为实现“20分钟直达萧山机场、30分钟直达市民中心、区内40分钟点到点出行”奠定坚实交通基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得益于全情的开发建设,今日钱塘,又如紧攥的拳头,把握着发展机遇,释放出全速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品质的强劲势能。

“七优享”工程是最直观、最可感的体现之一。自2023年《浙江省公共服务“七优享”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发布,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这些事关每位市民的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便成了钱塘用心用情持续探索、全力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事。

比如“学有优教”。近年来,钱塘致力于打造“钱塘优学”金名片,文海、养正、启成、崇德、浙财大附校、杭电附校、浙大幼教、浙师大幼教等区内外教育品牌资源落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水平明显快速提升。

2023年3月,《钱塘区义务教育阶段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实施办法(试行)》 发布,年龄在6至14周岁,持有钱塘区有效居住证的随迁子女,可以申请在钱塘接受义务教育,享受钱塘优质教育资源。

同年5月,钱塘投入专项经费570万元,帮助辖区内46所学校5.7万名学生全面实现“午休躺睡”,并形成《钱塘区中小学舒心躺睡管理与服务规范》,用“钱塘标准”为其他区县提供参考方案,其经验做法还获评教育部“双减”优秀案例。

再比如“住有宜居”。此前,钱塘率先推出浙江首个开售的共有产权房项目——沁香公寓,为前来钱塘工作的人才释放红利,降低安居门槛,以住房反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建设汲取动力。

今年3月,我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旗舰项目宁巢钱塘蓝领公寓正式投入使用,仅上线10天便签约650间房源,其食堂、生活超市、篮球场、商业配套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等公共配套正在逐步落实。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在推进产城人深度融合的进程中,钱塘持之以恒加快构建住房保障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已筹集公租房约2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约5万套(间)、人才共有产权房3710套。

随着2023年底住建部《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又成为住房保障体系的一个“新物种”,深受广大居民期待。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接下去,聚焦“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等新领域新部署,在全力全速推动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和重大民生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品质上,有着先行先试基因和优势的钱塘,还有打造更多“钱塘样本”的好契机。

路径三:全面优化基层治理体系

持之以恒优化治理体系,是实现城市和谐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支撑与保障。

作为一座产业之城、移民之城,钱塘产业工人已超过35万人。“新钱塘人”作为钱塘建设发展的重要主体和活力源泉之一,钱塘如何运用好基层治理能力,把经营主体多、流入人口比例大、结构复杂、利益诉求多元等问题化解于无形,让正能量持续释放。

把“五湖四海”的治理难题,转化为城市发展和实现“新老钱塘人”共同富裕的最优思路,是摆在钱塘面前的一道必答,也必须答好的高分题。

从彼时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到如今“我们都是钱塘人”,开放包容是一座新城不断汲取发展动力的不二法门。用心用情服务好产业工人,无论是区内区外,也早已形成了一批优秀经验做法。

向外学习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譬如苏州工业园区,就早早通过合理布局邻里中心等方式,持续探索产业社区建设新模式,无论是“油盐酱醋茶”还是“衣食住行闲”,都能在邻里中心里一站式解决,为众多工业园区提供了“苏州样板”。

向内总结推广,钱塘的“邻里模式”亦是亮点纷呈。位于白杨街道的邻里社区,是杭州市第一个、也是省内规模最大的外来务工人员社区,在这里居住生活的1.1万名居民大部分是企业的一线工人,他们年纪轻,且流动性大。

一直以来,邻里社区致力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无论是打造集合28个地方风味的美食广场、区内第一座嵌入式幼儿园“幸福里幼儿园”,还是开展技术工人“家门口”的学业培训、设立“e富工坊”助力赋闲工人就业增收,“邻里模式”的诸多做法,已然成了展示钱塘基层治理成果的“好窗口”。

“把居民所想的事,变为我们要干的事”,邻里社区的基层实践,也成了钱塘深入践行“民呼我为”,不断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生动诠释。

近年来,钱塘区积极探索察民情的收集渠道、聚民智的实践平台、解民忧的服务平台,创新设立“网格议事日”制度,打造了“老街茶馆”“湾嫂议事厅”“格里YI”等20余个独具一格的网格议事品牌,不仅拓宽了群众反映“身边小事”的渠道,也为社区破解各类难题凝聚了多方合力。

据统计,2023年,全区各村社累计开展了“网格议事”4600余场,动态解决5500余条民情诉求,惠及群众11.6万人次,通过解决一个个“小诉求”服务基层“大民生”,让居民共享新城建设成果,助力钱塘实现“全域共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着眼具体的“人”,广大企业也是钱塘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着眼企业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智治水平,也是钱塘进一步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必然之举。

从围垦滩涂到万千广厦,从茫茫芦苇荡到产业新高地,一路走来,钱塘这个曾经创造“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的活力之城,一次次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脱胎于围垦之地,成长于工业园区,奔走在“产业新城”的追梦之路,怀揣着真实而鲜活的民情民意,钱塘俨然已成为探索“产城人融合”路径的最佳实践地之一。

踏上“在品质新城建设上立潮头、展雄风”的奋进征程,钱塘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