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大学生物演化课程大纲:从达尔文到现代分子演化研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大学生物演化课程大纲:从达尔文到现代分子演化研究

引用
1
来源
1.
https://icc.hep.com.cn/loadShowHome.action?courseInfoId=5000005715

生物演化是一门涉及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研究生物在漫长历史中的演变过程及其机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张蔚和顾红雅教授开设的生物演化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生物演化的基本理论、重要概念以及最新研究成果,涵盖了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到现代分子演化研究的各个方面。

第一讲 序言

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命由演化而来;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是长期演化的结果。本节课将给大家看一些生物的图片,讲述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物之间的小故事;重点介绍生物“演化”的定义和演化理论的发展史;介绍生物演化研究的特点。

第二讲 达尔文及拉马克的演化思想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系统提出了生物演化的理论,本节课将对这两位科学家的生平做一简介,重点介绍他们的学术思想、他们演化理论的主要论点和异同之处。

第三讲 新达尔文主义及综合演化论

因所处时代科学发展的局限性,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中提出的演化理论存在错误,特别是遗传机制方面。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生物遗传规律和机制的认识不断更新,科学家对达尔文的理论进行了修订和补充。本节课将重点介绍科学家对达尔文理论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修订;介绍遗传学,特别是种群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新发现对演化理论发展的贡献; 同时介绍种群中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规律,Hardy-Weinberg平衡公式的一些基本概念。本节课还将举例说明基因漂变是确实存在的;而基因流则是联系物种的最根本的形式。

第四讲 自然选择及其类型

自然选择是达尔文演化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驱动生物演化主要的力量。你如何去判断不同的选择形式?本节课将重点介绍自然选择的类型,如定向选择、稳定选择、间断选择、平衡选择等;还将举例说明人工选择这一特例,以及人工选择的遗传和分子机制。

第五讲 适应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人们可以设计实验对适应进行研究。本节课主要介绍适应、适合度、选择系数等概念,并举例说明如何进行适应方面的研究;适应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适应是相对的;自然选择的特例:族群选择,利他主义。本节课有些师生的互动环节,希望同学们积极思考有关如何研究生物的适应。

第六讲 中性演化论提出的背景及该理论的主要内容

生物在自然界中遗传变异的程度如何?这些变异的物质基础和机制是什么?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中性演化理论的提出打下了基础。本节课重点介绍木村资生先生提出的中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他科学家对木村理论的修订;分子演化的一些术语以及研究分子演化所用的生物特征。

第七讲 蛋白质和核酸演化速率

分子演化的速率是可以计算的:本节课将介绍如何计算蛋白质和核酸演化速率,什么是同义替代,什么是非同义替代;什么是碱基的置换,什么是碱基的颠换。由此将引出分子钟(molecular clock)学说,以及如何验证基因演化是否符合分子钟规律。

第八讲 什么是物种及物种的形成

物种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如是否有物种?什么是物种?物种是如何形成的?物种形成的速度是均一的吗?本节课将重点介绍不同的物种的定义,以及新物种是如何产生的:异域成种,连接域成种,同域成种;谱系的概念;还将介绍Stephen Gould教授提出的间断平衡学说:其学说提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第九讲 物种的灭绝

物种有生就有灭,而物种的灭绝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本节课将介绍物种灭绝的定义和类型,举例对一些物种灭绝的类型和原因进行分析;灭绝的外部原因核内部原因;灭绝的规模;地球上几次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及可能的原因;GAIA假说。

第十讲 系统发生重建——追溯生物的演化史

生命之树是达尔文演化理论的核心之一,人们可以根据这一原理重构生命之树。本节课将介绍一些相关概念,如祖征,衍征,直系同源,并系同源等。构建系统发生树(演化树)的一些假设,如简约性原则,极性的确定等;构建系统发生树时应注意的事项等。从一个系统发生树上我们可以“读”出什么信息?本节课将利用一些实例说明系统发生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追踪病毒的来源?如何利用该原理判案?

第十一讲 生命的起源及演化

生命是如何起源的?这是一个千古难题。本节课将从生命的定义和地球的起源说起,介绍早期人们对生命起源的认识;推测生命起源的阶段。用近年来科学家的一些实验对“是否可以人工制造生命”的话题进行讨论。还将介绍生物演化史早期的几次“辐射演化”(radiation);对线粒体的起源和叶绿体的起源进行讨论。

第十二讲 生物演化过程中的跨界基因流

不同物种间的遗传物质是否能相互“流动”(转移)?事实证明自然界中“跨界基因流”是驱动生物演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本讲给大家重点讲述一些对生物适应性演化起重要作用、自然发生的跨界或跨物种基因流动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人类的文明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十三讲 鸟类的起源和演化

鸟类的起源是一个争论了100多年的话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人们主要依靠化石的证据,中国科学家为解决这方面的学说争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节课将利用大量的化石对该问题进行讨论:长羽毛恐龙的发现;鸟类飞翔的起源;早期鸟类的辐射演化。还将介绍一些在中国发现的其他有趣的化石。

第十四讲 家养动物、现代智人的起源/演化

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大家都知道狗起源于狼,但起源于什么狼?哪儿的狼?何时起源的?人们从化石到基因组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还争论不休。现代智人的起源也是一个争议很大的话题,人们不仅利用了大量的化石,还利用了大量现代人基因组的信息,甚至是已灭绝的一些人属物种的基因组信息进行研究。本节课将重点介绍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最近科学家们利用基因信息研究获得的结果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却带来了更多新的问题。

张蔚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简介:研究兴趣在于整合实验和计算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探究重要演化问题的理论基础和分子机理,例如研究物种形成,适应型演化以及基因渗入。研究对象通常具有物种丰富和适应性辐射等特点。例如,鳞翅目昆虫约有180000种,其中的一些物种存在种间杂交,并且具有多样的翅膀花纹,是用于演化研究的理想体系。测序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对于非模展开

顾红雅

顾红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获南京大学理学学士,1987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兼任“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的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和“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的编委。顾红雅教授长期从事植物系统发育与演化、植物遗传多样性与环境适应性相关性研究,以及植物基因家族的演化研究。先后承担863、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际合作等多项研究项目。在生物遗传及演化相关的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编著教材3部,科普专著1部,翻译教材3部。获北京大学第十七届“我爱我师-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金葵奖,中国科技协青年科技奖、国家教委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奖项。

课程版权

暂无课程版权

联系方式

暂无联系方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