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湖大学讲席教授陈华一:警惕将学生培养为“低配版AI”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湖大学讲席教授陈华一:警惕将学生培养为“低配版AI”

引用
科学网
1.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9/529303.shtm

“现在很多学校的教育模式和训练AI差不多,采用大量刷题的方式训练学生对考题准确而快速的响应能力。但人由于生理所限,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难以与迭代升级越来越快的AI抗衡。如果我们再继续大量给学生刷题,而不是鼓励他们发掘自身的兴趣,真正理解知识并主动去创新,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恐怕只能成为‘低配版AI’。”

西湖大学数学讲席教授陈华一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对当前教育模式提出了上述担忧。他认为,如果教育在平等意识方面存在缺位,就会导致学生一方面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当被别人质疑时会觉得被冒犯,从而难以成为在人格上独立的、不畏惧权威的人。


陈华一 图片来源:西湖大学官网

教育中令人担忧的趋势

陈华一指出,当前教育存在以下令人担忧的趋势:

  1. 过分注重指标和应试:从幼儿园开始,就急于让学生的各项表现迅速达到特定的指标。有些中学恨不得在高一讲完三年的课,剩下的时间都在进行针对性答题训练。这不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学习还是要稳扎稳打,尤其是数学,要吃透前面的概念,才能学好后面的知识。

  2. 培养“低配版AI”: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把知识的掌握理解为做题,在大学也不例外。花短时间学习概念,再花大量的时间做题和应用,这是非常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学生并不是以一种非常清晰的方式去理解遇到的问题,是依靠长期做题训练培养出来的一种直觉。虽然这种直觉在一定范围内比较可靠,但问题稍微灵活一点,学生就不知作何解。如果你对概念没有精准、深刻的理解,你的学习方式就与AI没有区别,而且接收信息的速度还比不过AI。

  3. 缺乏“失败的经验”:很多学生上大学后做实验,就觉得实验结果应该和实验步骤里描述的现象一模一样,按照所期望的发生。跟教材不一样时,学生就很苦恼、困惑,他的第一反应是“我的实验失败了、做不出来”,而不是探索欲满满地去挖掘背后的原因。这和科学发展的进程是不符的。许多成名的科学家都说“实验失败”是一种常态,许多重大科学发现都源于对“意外现象”的执着思考与探寻。

得数学者得创新

在AI盛行的时代,数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陈华一表示,科技成就的背后往往离不开数学。数学的本质是抽象,即归纳出超越直接经验的结构与规律。创新,不就是创造出之前没有的东西吗?这正是抽象给人带来的关键能力。

“我觉得,科学技术的发展,中间都有抽象这一个环节。数学教育应该带给每一位学生抽象的能力和逻辑推导能力,如果每位学生都真正拥有这样的能力,整个人类的未来将会更光明。”陈华一说。

西湖大学的探索

今年1月,陈华一正式辞去法国巴黎西岱大学数学系教授职务,全职加入西湖大学,任数学讲席教授。7月底,西湖大学理论科学研究院教授Ivan Fesenko和陈华一为高中生举办了数学国际暑期学校。在这里,授课老师不断给学生提问题,让学生自由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挑战”老师。

“我们的目标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或达到什么高度,而是要帮助他们在数学中‘找到自己’。”陈华一说。

本文原文来自西湖大学官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