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I合成他人声音构成侵权吗?律师:侵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I合成他人声音构成侵权吗?律师:侵权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995408

国庆期间,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大量AI合成的"雷军"声音,涉及堵车、调休等热门话题。这种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本文将从法律角度进行详细解读。

刚刚结束的国庆假期,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大量“雷军”的发言视频,涉及堵车、调休、游戏等热门话题,不仅言辞犀利,还常爆粗口。试问现在还有哪位网友没有刷到过“雷军”的吐槽视频。但事实上,这些发言和雷军本人并无干系,而是AI配音所成。目前,相关短视频已被平台逐步下架。

AI生成的他人声音与原声音高度相似,足以让公众误认,这算侵权吗?

利用AI合成的声音,如果能使一般社会公众或者相关领域的公众根据其音色、语调和发音风格,关联到该自然人,可以认定为具有可识别性。因此,利用AI生成的他人声音对公众进行误导的,构成对原告声音权益的侵犯。其侵权行为造成了原告声音
权益受损的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未经声音所有者同意,将其声音用于AI训练于商业用途,是否构成侵权?

声音作为一种人格权益,具有人身专属性,受法律保护。任何自然人的声音均应受到法律的保护,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许可他人使用录音制品中的声音,构成侵权。

当声音被用于AI训练,特别是商业用途时,其背后的法律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AI技术能够通过对大量声音数据的分析和学习,生成高度逼真的语音合成效果。这种技术虽然为商业应用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潜在的侵权风险。

对于公众人物的声音,AI生成并使用的侵权判定标准是否与普通自然人有所不同?

无论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自然人的声音是没有任何区别的。AI生成并使用的侵权判定标准也并无不同。在具备可识别性的前提下,自然人声音权益的保护范围可及于AI生成声音,无论是对公众人物还是普通自然人都是一样的。

如果有人利用AI生成他人声音进行恶搞或讽刺,但未涉及商业利益,是否属于侵权行为?

即使未涉及商业利益,但如果AI生成的声音与原声音在音色、语调和发音风格上高度一致。能够引起一般人产生与原声音所有者相关的思想或感情活动,对原声音所有者的名誉或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那么这种使用就被认为是侵权的。

如果发现自己的声音被AI生成并使用,但无法确定具体的侵权主体,该如何维权?

目前我国已经以立法形式将保护“声音”写入民法典,作为一种人格权益,声音具有人身专属性,任何自然人的声音均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对录音制品的授权并不意味着别人可以随意使用声音,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录音制品中的声音构成侵权。

如果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了AI侵权的现象,一定要沉着冷静。搜集证据、联系平台,必要时及时发律师函,以便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三条:

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这意味着,声音作为个人特征的一部分,与肖像一样,受到法律的明确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声音权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公开或侵害其声音权益。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