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是凡人相爱的最高境界
《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是凡人相爱的最高境界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无法被超越的经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红楼梦》的正面主要写‘情’,而《红楼梦》中的‘情’写的最真,也最雅,尤其是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写的如泣如诉,让人读来不禁潸然,又不忍释卷。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为什么能如此打动我们读者?因为它是凡人相爱的最高境界;《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无关乎名利,超脱世俗,超越生死,即:‘我就是纯粹的爱着你’。
初相见,不在贾府,在三生石畔
《红楼梦》中写黛玉初进贾府,见了宝玉觉得很眼熟,像是在哪里见过。而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他们之所以有这种似曾相识之感,是因为他们的缘分定于前生。
前生的黛玉是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棵降珠仙草,前生的宝玉则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降珠仙草在神瑛侍者用甘露一日复一日地精心灌溉之下,终于从一棵仙草修炼成了美丽的仙子,而这才是他们真正的初次相见。
也是正因为这次初见,让神瑛侍者动了凡心,所以他们在三生石前订了盟约,这就是‘木石前盟’的由来。仙界是不许有凡人之间的男女之情,所以神瑛侍者与降珠仙子彼此约定:一起去人间投胎成凡人再相爱,以此来了却这段缘分。
在这人世间,你的心,唯有我最懂
如果你问我,灵魂伴侣是什么样的?那我一定说,就像是《红楼梦》里宝玉和黛玉那样的:‘你的一颦一笑都能牵动我的心,我的一敛额一蹙眉,你都能知我意’,宝玉与黛玉不仅是情投意合,更是心有灵犀。
别人说你愚顽,唯我知你善良
熟读《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宝玉是一个性格乖僻的人,而众人对他的评价是“过于愚顽”。所以黛玉未进贾府之前,从她的母亲贾敏那里得知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喜欢在内帏厮混”。黛玉初进了贾府,王夫人又告诉她:宝玉是个“混世魔王”,并让黛玉以后不要搭理他。
及至黛玉在贾府和宝玉混熟了才知道,宝玉不仅不愚顽,还可做知己。所在《红楼梦》三十二回中,袭人和湘云私下里说起黛玉的不是时,宝玉极力替黛玉辩解。藏在暗处听到谈话的黛玉心中暗喜“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知己是什么?不仅仅是你懂我,也是我懂你。所以当宝钗、湘云等都劝宝玉好好读书、应酬,为将来入仕途做准备,而黛玉从未对宝玉说过这样的话,这正是因为黛玉懂得宝玉。宝玉为何不肯入仕途?不仅仅是他清高,更是因为他善良。所以他总能通过浮华的表面看到事情的真相;所以在元春封妃之后,当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悦当中的时候,唯有宝玉闷闷不乐。原文写道:
(宝玉)虽闻得元春晋封之事,亦未解得愁闷。贾母等如何谢恩,如何回家,亲朋如何来庆贺,宁荣两处近日如何热闹,众人如何得意,独他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曾介意。因此众人嘲他越发呆了。(摘自《红楼梦》十六回)
宝玉为何对于元春封妃之事没有丝毫的喜悦之感?从后文中薛蟠娶亲之事上,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二。在《红楼梦》七十九回中,薛蟠要娶亲,香菱兴冲冲地忙前忙后盼着夏金桂能早进门,而宝玉却说道:“虽如此说,但只我听这话不知怎么倒替你担心虑后呢”。宝玉能替香菱担忧虑后,自然能想到自己的姐姐元春在那深似海的后宫之中,和无数女子侍候一个男子,是另一种更残酷的境遇。
果不其然元春省亲回家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封妃之后的志得意满,反而哭成了个泪人,见到贾母与王夫人,心中纵有千言万语只是不能说。元春虽然贵为妃子,却羡慕田舍之家能得天伦之乐,可见深宫之中有太多难以言说的苦处。如此聪明善良的宝玉,能想到元春的困境,能想到香菱的艰难处境,岂能不知道官场之中的残酷。
而《红楼梦》最懂宝玉的莫过于黛玉,她知宝玉的优点,也知宝玉的软肋,她更知道以宝玉乖僻的性格和厌恶虚名浮利的心性,如何能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立脚。更何况,黛玉向来也是十分厌恶尘世之中的浮躁虚华与勾心斗角,所以才写出了“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和“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这样的菊花诗。
人皆嘲笑宝玉空长了一副好皮囊,内里又傻又呆,唯独黛玉对宝玉却情有独钟,因为她懂得宝玉的好,而宝玉的这个好就在于他善良、仁爱、懂得尊重所有的生命、他对世间的万物皆有情,所以他会对着鱼燕低语、对着星月长吁短叹、对着草木伤怀。
黛玉葬花,宝玉帮忙,黛玉吟葬花诗,宝玉跟着悲恸,黛玉写桃花诗,宝玉跟着伤感落泪,黛玉爱宝玉的正是这情投意合、心有灵犀的两两相悦,而不是世人眼中的‘夫贵妻荣’。
别人说你多愁,唯我知你情深
‘多愁善感’是黛玉最明显的性格特点,因此以至于在今天‘林黛玉’、‘林妹妹’都成了多愁善感的代名词,黛玉的多愁善感皆因用情太深;爱上了宝玉,心里就只有一个宝玉,宝玉身边有丁点风吹草动,都能让她彻夜失眠。想要探得宝玉的真心,她反复用言语刺激宝玉,却不想两个人每每因此生嫌隙,本是求近之意,反而弄巧成拙,让两颗心彼此更疏远了。
宝玉深知黛玉的忧愁皆源自不放心,所以才对黛玉说道:“你放心”,“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而黛玉听了宝玉的话,是何反应呢,原文写道:
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摘自《红楼梦》三十二回)
可见宝玉的话说到了黛玉的心坎里了。黛玉的深情,宝玉不仅看在眼里,更是放在心里,因此每每在黛玉伤心的时候,不厌其烦想尽了办法安慰她,所以才在情动之时大着胆子说出那句“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
正是因为宝玉懂得黛玉的深情,所以在《红楼梦》三十四回中,自己被父亲贾政打的皮开肉绽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看到前来探望自己的黛玉哭的眼睛红肿,便极力忍着疼痛安慰黛玉道:
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馀气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摘自《红楼梦》三十四回)
宝玉深知以黛玉的深情又多愁的性情,看到自己打成这个模样,定然会伤心难以自持,所以说些宽慰的话来替她开解。后文中宝玉又打发晴雯去看望黛玉,送了两方手帕,是借物言情地告诉黛玉:两方旧的手帕,可代替自己替黛玉时时拭去腮边的泪水。
也正是因为宝玉懂得黛玉的深情,所以看了黛玉的《桃花行》,他并未和众人一样赞叹诗写的好,却是跟着伤感落泪。因为只有他懂得:曾经历两次离丧、孤苦伶仃的黛玉心中,有太多难以排解的哀伤与离愁。
爱一个人,不是爱Ta的优点,而是爱Ta的全部
我们常说,爱一个人就是要爱Ta的全部,而《红楼梦》中的黛玉和宝玉正是如此的爱着对方。虽然两人时常口角,实际上皆因太爱对方,所以每每说些假话来说试探对方。
在《红楼梦》二十九回中,因为张道士要给宝玉提亲,导致黛玉和宝玉两人又生了嫌隙。对于当时两个人的心理,作者有如下描写:
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情愿。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可见你方和我近,不和我远。”
那林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何必为我而自失。殊不知你失我自失。可见是你不叫我近你,有意叫我远你了。”(摘自《红楼梦》第二十九回)
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宝玉和黛玉是全心全意的爱着彼此,所以彼此只希望对方好,不希望对方因为自己而失了分寸;只有真心爱一个人的时候,才会希望对方做自己,不希望对方为自己而改变;可以说这是爱一个人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平凡人在爱情中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而在《红楼梦》中,黛玉和宝玉就是以这种境界爱着对方。
宝玉不爱读八股、无心于仕途、喜欢在女孩子堆里混、喜欢穿鲜艳的衣服、喜欢配制胭脂水粉,宝钗、袭人、湘云无不劝宝玉以经济仕途学问为重,黛玉却从来不劝;不是因为黛玉不食人间烟火、不知人世艰难,而是黛玉深爱着宝玉,所以爱他的一切,她不会以‘爱’为名,要求宝玉做种种的改变。
而宝玉也是如此爱着黛玉,我们知道黛玉向来比较毒舌,每每和宝玉犯口角的时候,总忍不住会说些伤心话刺激宝玉,而宝玉从来未因此责怪过黛玉或者让黛玉做些许改变。
黛玉因时常和宝玉闹别扭,所以给众人留下了小气、爱刻薄人的印象,实际上黛玉的种种毒舌、爱使小性子,皆因宝玉而起。可是每当黛玉生宝玉气时,宝玉从来都是变着法的哄她,也从未真正和黛玉生分过,也从未要求黛玉改变。这正是宝玉心中那句“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所表达的对黛玉的情义。
结语
“斯人如彩虹,遇见方知有”,我想以此来评价宝玉心中的黛玉,一点也不为过。所以宝玉才说“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只此一句,就足以表明,黛玉在宝玉心中是无人可以比拟的。人们常常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二,在宝玉和黛玉的爱情里,黛玉正是用自己的行动对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成为了难以超越的经典。
本文仅以《红楼梦》前八十回作为参考依据,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