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什么是嫉妒心理,如何治愈嫉妒心理
解读:什么是嫉妒心理,如何治愈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它源于个体在比较中感受到的失落和不满。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嫉妒心理的成因,并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对于维护心理健康和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嫉妒心理?
嫉妒就内心感受来讲前期依次表现为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中期则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后期则表现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它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心理状态。别人天生的身材、容貌和逐日显出来的聪明才智,可以成为嫉妒的对象,其他如荣誉、地位、成就、财产、威望等有关社会评价的各种因素,也都容易成为他们嫉妒的对象。
嫉妒心理简单来说就是因别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嫉妒心理的来源
- 源于同一领域的竞争
只有处于同一竞争领域的两个竞争者才会有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一个男子的多个配偶之间,一个女子的多个追求者之间,一个职位的两个竞争者之间,为了争取考试排名第一的同班同学之间,同事之间,同一竞争领域的且经常接触的两个人之间往往爆发激烈的嫉妒心理。
- 源于某种被破坏的优越感
死心眼的爱情逻辑博客中说:嫉妒乃是一种被破坏的优越感。也可以称之为优越感被破坏后的心理反应。人只有在自己具有优越感时,并被别人超越才会产生嫉妒,如果不具有优越感他只会表现为自卑和羡慕,而不会有任何的嫉妒。
- 源于猴王心理与报复心理的结合
当有人把自己当成是最重要的人或自己认可自己是最强者时,人会表现出很喜悦,很安慰,很高兴的情绪。而相反,当有人不把自己当成是最重要的人,自己也承认自己确实不如人时,人也都会表现出自卑、伤心、不安、焦虑、烦躁以及恐惧等情绪,伴随而来的往往是痛苦。
如何治愈嫉妒心理?
- 认清嫉妒的危害
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了自己、贻误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 正确认知
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就一定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 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以公平、合理为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 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以致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 提高自己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断地学习、探索,使自己的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不断得到提高,那么,也可以减少嫉妒的诱因。而且,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将自己的闲暇时间填得满满的,自然也就减少了“无事生非”的机会,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