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附练习和答案)
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附练习和答案)
1.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比喻有以下四种类型。
(1)明喻。形式: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常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
如: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2)暗喻。形式: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常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如: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3)借喻。形式: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如:林冲踏着碎琼乱玉,慢慢地朝西走去。(以“碎琼乱玉”喻指雪。)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荷花的美。)
注意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像”、“仿佛”、“似的”,但不是比喻。
①小红长得像她妈妈。(作比较)
②这个人看起来好像面熟。(表推测)
③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想象)
④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列举)
⑤他性格很像他父亲。(表类比)
【练习】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明喻)
2、周老师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 暗喻)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借喻)
4、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一个本体多个喻体)
2. 比拟
(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不仅具体事物可以拟人化,就是抽象概念也可以拟人化。
例如:教条主义必须休息。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①把人当物写的。
例: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水生吗?
把人当作植物来写,使人的身子“长”在水里,给人以壮美的形象。
③甲物拟作乙物
例:他们挥动竹扫把,在默默地扫着,默默地扫着,好像春天、夏天、秋天、冬,都是在他们地竹枝扫帚下,一个接一个地被扫走了,又被扫来了。
(抽象转嫁于具体,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作者把“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从抽象变具体化了。)
【练习】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拟人)
2、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拟物)
3、老支书直截了当地下达了任务:“让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拟物)
4、分析画线句子拟人修辞的构成及表达效果
河流两边青草夹岸,蒲公英携伞飞行。偶见有白色的巨石档在河道中间,河流也是欢快地侧身而过并不上前挑衅。
①句中使用了“欢快”“侧身”“挑衅”等词语,赋予河流以人类的动作、情感。
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河流绕过巨石阻挡、自由流淌的自然状态。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区别:
1.比喻重点在“喻”,甲乙两事物有主有从;比拟重点在“拟”,仿照拟体的特征摹写本体,甲乙两事物不分主从。
2.比喻中喻体必须出现,本体可出现可不出现;比拟中本体必须出现。
3.喻体往往是名词性词语,表示一种实体;比拟成分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描述性的。
3. 借代
(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常见借代种类。
①部分代整体。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③特征代本体。例如:几个红领巾从对面的学校里走出来。
④专名代通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⑤材料、产地代本体。例如:来二斤绍兴。
【练习】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对偶、借代 部分代整体)
2、南国烽烟正十年(借代 具体代抽象)
3、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借代 专名代泛称)
4、(老栓)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借代 特征代本体)
5、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借代 特征代本体)
6、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D.谈笑间,椅灰飞烟灭
答案:D【解析】A项,连天横,掩赤城,夸张。B项,羁鸟,池鱼,比喻;恋+思,拟人。C项,廉颇老矣,一饭三遗典故,用典。D项,棓槽借代战船---赤壁之战。
借喻与借代的区分方法
1.概念区分法。“喻”追求相似性,“代”追求相关性。
2.替换法。能够替换成明喻的是借喻,反之则是借代。
例如:(1)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壁障了。
(2)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4.夸张
为了表达某种需要,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修辞手法。
种类:
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
例如:天是那样蓝,几乎是透明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
超前夸张
例如:他酒没沾唇,心早就醉了。
【练习】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答案A【解析】 A项,轩辕借代祖国。B项,三千丈,夸张。C项,百丈冰,万里凝,夸张。D项,看尽长安花,夸张。
表达效果:
1.突出事物的本质,给人启示,
2.加强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共鸣,
3.强调语气,增强感染力
4.营造气氛,引发读者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