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及禁忌
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及禁忌
伏龙肝,又称灶心土、灶中黄土、釜下土、釜月下土,为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它在中医领域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
伏龙肝性辛,微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伏龙肝具有温中止血、和胃止呕、温脾止泻、燥湿敛疮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呕吐反胃、腹痛泄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妊娠恶阻、崩漏带下、痈肿溃疡等病症。现代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胃炎、慢性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肠炎等疾病的治疗。
温中止血
伏龙肝适用于脾气虚寒导致的吐血、便血、衄血、崩漏等症状。可以单用,或与阿胶、白术、附子等药材配伍使用,如黄土汤(《金匮要略》)。
和胃止呕
对于中焦虚寒、胃失和降引起的呕吐反胃,伏龙肝可单味研末冲服或煎服,也可与半夏、生姜等药材配伍使用。治疗妊娠恶阻时,常与砂仁、苏梗、生姜等药材配伍。
温脾止泻
伏龙肝常与附子、干姜、白术等药材配伍使用,用于治疗脾虚久泻。
燥湿敛疮
伏龙肝研末后,以油调敷,可用于治疗痈肿疮疡等皮肤病。
药理作用
伏龙肝主要含有硅酸、氧化铝、三氧化二铁等成分。内服后,对胃肠末梢神经有镇静、麻醉作用,能减少对胃肠黏膜的刺激,从而达到止呕效果。同时,它还能促进血液凝固,具有止血作用。外用时,撒布于创面能使血管收缩、分泌物减少。
用法用量
伏龙肝内服时,可煎汤服用,用量为15-30g;布包煎汤时,用量为60-120g,澄清代水使用;也可入散剂服用。外用时,取适量研末调敷。
对症验方
反胃:取灶中土(使用十余年者),研为细末,用米饮调下10~15g。
痈肿:将伏龙肝以大酢和作泥,涂布上贴之,干燥后更换。
适宜人群
适合吐血、便血、衄血、崩漏、呕吐反胃、脾虚久泻、痈肿疮疡等患者。
禁忌人群
阴虚失血及热证呕吐反胃患者忌服。
选购保存
选购时,以块大整齐、色红褐、断面具蜂窝状小孔、质细软者为佳。保存时应置于通风干燥处,注意防潮。
伏龙肝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中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任何中药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