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情绪指标系列:如何看成交量与指数的关系
市场情绪指标系列:如何看成交量与指数的关系
成交量是股市分析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本文将系统总结成交量与大盘指数之间的关联效应,并引入分位数概念,增强成交量指标的实用性。
市面上关于量价分析的文章多如牛毛,像“量为价先”、“量增价涨”、“巨量即是套现机会”等观点更是广为流传。成交量指标之所以受重视,是因为相比价格,量的数据更为真实,有道是“股市中什么都可以骗人,惟有量是真实的”。
本文我们先系统总结下成交量与大盘涨跌之间的关联效应,之后再引入分位数概念,增强成交量指标的实用性。
与大盘指数的关联效应分析
(以上证指数为例,时间区间201602-201812)
指数在上涨的过程中,成交量须同步放大,缩量上涨时要保持警惕
典型时期20171027-20171117,相比20170609-20170901的放量上攻,此阶段上行明显缩量,预示阶段性行情步入尾声,调整期要来了。指数在下跌初期,成交会有巨量出现,后续下跌过程中成交呈缩量走势
典型时期20161202-20161230、20170414-20170505、20171117-20171215,上述三个时期的共性就是以放量下跌形式确立阶段性顶部,之后持续缩量下跌,当成交不再缩量时,下跌趋势接近尾声。指数在震荡行情中,成交量的阶段性高低点基本对应指数的阶段性高低点。
复盘201602-201802上证指数走势,不难发现,在震荡行情里,上证指数日成交额维持在区间(1400-3200亿)波动,成交额逼近区间上沿时对应指数阶段性高点,成交额逼近区间下沿时对应指数阶段性低点。
回顾上述3个结论,相信大家会有一个困惑:成交量是属于后验性指标,在了解大盘目前趋势的情况下,方可通过观察成交量变动来判断目前趋势走势受否接近尾声。
对此,我们的解释是,这是成交额指标的局限性,它肯定不是万能的。如果要识别目前的指数走势究竟是上涨下跌还是震荡,我们还需要借助成交量之外的指标(比如价格类指标-均线、MACD等)来判断。
额外说下上证指数2018年以来的这一波下跌:20180209单周放量下跌预示下跌趋势来临,此后成交量持续走低(期间偶尔放量,但持续时间不过一周),成交量的转折点出现在20181026-20181102,对应上证指数在此区间也真正开启了一波有效的超跌反弹。然而,自20181116之后,成交量再度进入下行趋势,预示指数下跌趋势延续,右侧止跌还得继续耐心等待。
引入分位数概念增强成交量指标的实用性
在说分位数之前,我们先区分下描述成交量的几个具体指标:成交量、成交金额、换手率。我们认为成交量/成交金额(绝对数指标)适用于短周期视角分析,而换手率(相对数指标)适用于长周期分析。下面我们将分别予以解析。
- 成交额
上证指数20181214-20181228期间成交额均处于近1年10%以下的分位,与上证指数10%以下的分位数相匹配。
其信号意义:指数目前处于量价齐跌状态,空头走势稳健,后市止跌需耐心等待成交额有效放大。
- 换手率
取自由流通换手率数据,拉长周期从201401开始观察,目前换手率处于10%以下分位,已滑落至上一轮熊市换手率底部区间。
其信号意义:上证指数大概率已跌透,继续下跌空间不大,但何时能从底部区间起来仍需要耐心等待换手率的回升。
本文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虽然基于2016-2018年的数据,但其中的分析框架和逻辑仍然具有参考价值。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当前的市场环境和数据,运用这些方法来辅助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