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乱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吗?
凌乱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吗?
清晨,当您在杂乱的房间中艰难寻找孩子的校服时;当您回到家,面对满地的玩具和衣物,感到无从下手时;当您发现孩子因为环境的干扰而难以集中注意力时,您是否想过,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可能正在悄悄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家庭物理环境对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家庭环境纷杂度”的概念,它是指:家庭居住场所拥挤杂乱、声音嘈杂以及家庭日常生活缺少良好的秩序和条理。
众多研究表明,纷杂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儿童,包括注意、记忆、语言等认知能力的健康发展。儿童容易被杂物的噪音吸引,难以专注地完成手中的任务,使得注意的稳定性与指向性欠佳。太多的无关事物占用过多认知资源,导致可用于记忆、思维的资源较少,阻碍了语言功能的习得。甚至迫使孩子被动地接受眼前脏乱的环境,减少感官对大脑的刺激,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
当家庭环境纷杂度高时,空间杂乱无序,充满噪音,引发儿童认知混乱,并进一步造成其情感上的混乱,威胁儿童自身的安全感,导致儿童的心理压力失调,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当我们处在一个整洁安静的环境中,心情会自然而然地轻松自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会让孩子更加想要去接近,而不是逃离。在这样的环境中玩耍和生活,会让孩子减少坏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而不是容易处于抑郁的情绪中。
反之,混乱的家庭环境会让儿童的好心情荡然无存,甚至养成烦躁易怒的性格特征。另外,纷杂的环境常常与不良的家庭氛围紧密相关,在这样的环境中,亲子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儿童遇到困难难以得到家长的指导与帮助,更容易引发情绪问题。
家庭环境纷杂度,与儿童的行为问题显著相关。纷杂度高的家庭环境,会使得儿童自我调节的能力降低,干扰儿童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削弱家长对儿童的教养质量,如父母对儿童的应答、父母与儿童的互动等,从而使得他们更易产生撒谎、打架等问题行为。
对环境的无力控制,会使得他们对自身行为的控制更加困难,加之父母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他们养成自控力差的性格特点。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环境纷杂度与儿童社会退缩的典型表现 ( 如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及低水平的社会胜任能力等 ) 存在相关,会阻碍儿童正常的同伴交往,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为儿童营造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为杜绝混乱的家庭环境给儿童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为儿童营造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定时清洁居家环境,将闲置物品收纳得当,合理摆放家具等物品,让整个居家环境干净清爽,可以促进儿童心理多方面的健康发展。在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中,儿童愿意通过看、闻、听、摸等行为,去增强自身的感受性,加强对大脑皮层的良性刺激,能够更好地促进大脑发育。同时要注意避免将电视、手机等声音调至过大,家庭不需要时时存在“背景音”,安静的环境更利于和睦有爱家庭氛围的营造。
为孩子开辟独立空间:哈佛商学院调查显示,一所学校中将书桌收拾得干净整洁的儿童,往往都是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整理课桌让他们学会了规划与耐心,心无积尘,面目清明。这启示我们在家庭中,可以为儿童设立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布置,儿童需要对这个空间“全权负责”,保证这里的干净整洁。在这里,儿童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阅读、绘画、做手工等,这有利于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的积极发展和大脑的健康发育。
- 制定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家庭规则:保持家庭环境的干净整洁、安静温馨,需要全家人的共同维护,家庭可以制定需要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家庭规则与科学的日常作息制度,如用完的物品要归位、无论何时声音不得超过60 分贝,定时开展全员参与的大扫除,限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等,这些都有利于建立儿童的规则意识,锻炼孩子自律、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减少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出现,养成积极正向的性格特征。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里,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深远的。一个干净、整洁、自律、温馨的家庭环境,不仅能够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也能使他获得治愈一生的生命能量。
本文原文来自伟红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