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什么是额济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什么是额济纳

引用
新华网
1.
http://www.xinhuanet.com/20241105/1beec6b22ea64902a25d60c31fa94f7b/c.html

额济纳旗,这片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的神秘土地,不仅拥有令人神往的自然与历史瑰宝,更与中国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是10月27日在额济纳旗黑河沿岸拍摄的野胡杨(无人机照片)。

秋日金黄的胡杨林守望沙漠,辉映在蓝天白云下,如同一幅大自然的油画,展现出坚韧与顽强的生命力。


这是11月2日拍摄的居延海(无人机照片)。

阳光下的居延海波光粼粼,映照出大漠的苍茫壮丽。


这是黑城遗址(2023年6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千年黑城遗址见证了古老文明的交汇。黄沙与碧水在此相融,赋予这片土地别样的静谧与辽阔。


这是黑城遗址(2023年6月2日摄)。

如今这片土地与新中国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58年,东风航天城在此建立。


这是11月1日拍摄的额济纳旗中心镇达来呼布(无人机照片)。

在这片辽阔而神秘的土地上,地势开阔,气候干燥,利于航天器发射和观测,是航天探索的理想之地。从1970年升起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神舟飞船的起点与归处,沙漠戈壁中的东风航天城,无数的“第一”在这里诞生。


图为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这是11月2日拍摄的中国第一卫星发射场一景。该发射场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用。

25年前,我国第一艘神舟飞船从这里升空,成功实现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25年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又从这里奔赴中国空间站,“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实现中国人在太空的第5次“会师”。


2003年10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2011年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


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2016年,我国首次启用东风着陆场,圆满完成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搭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缩比返回舱搜索回收任务。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东风着陆场一直作为载人飞船气象备份着陆场。2021年,东风着陆场由备份变为主着陆场后,从此,这里不仅成为中国航天员出征太空的第一站,也是他们返回地球家园可靠、安全、温暖的航天港。


2016年6月26日,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升空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西南戈壁区安全着陆。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这是10月31日拍摄的东风航天城内的东风礼堂。


这是10月31日拍摄的东风航天城内的路牌。

东风着陆场的戈壁沙海中,散布着无数航天人的足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了他们的赤诚与奉献。生活在着陆场附近的牧民卫其勒格其,从“神十五”开始,每次都要去现场看返回舱着陆的过程,迎接英雄“回家”,因此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追星大叔”。


2024年4月29日,卫其勒格其在牧场骑查。

早在“神十二”返回的时候,卫大哥便与航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看电视直播的时候,发现环境很熟悉。这次“神十八”返回,他依然没有缺席。卫其勒格其用骄傲的口气告诉他人:“航天员回到祖国,有一种自己孩子拿着毕业证回家的感觉。”


这是11月1日在额济纳旗拍摄的长征火箭模型。


这是11月1日在额济纳旗拍摄的神舟飞船返回舱模型。

神舟起落是吾乡,在神奇美丽的额济纳,民族团结与航天梦想交相呼应,戈壁沙海与浩瀚宇宙双向奔赴,小城与航天的情感紧密相连。千年不死的胡杨树,重现碧波的居延海,屹立黄沙的黑水城,年复一年,额济纳静静地守望着中国航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