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茶道浅谈——道教与茶文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茶道浅谈——道教与茶文化

引用
百度
1.
https://tieba.baidu.com/p/5212124343?traceid=

道教文化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道教独特的服食炼养方式促进了茶的发现、利用和普及。本文将探讨道教思想如何为中国茶文化注入生机和灵气,以及道教与茶道文化的传承发展。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道教文化中的许多重要的思想观念与教义修为,对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道教独特的服食炼养方式,促进了茶的发现、利用和向民间普及的过程。道家思想和道教的教理教义,不仅为中国茶文化注入了生机和灵气,而且是国人饮茶之“道”的最直接的来源。

道教信徒为了修道成仙、长生不老,创造了辟谷、吐纳、胎息、导引、服饵等修行方法。在普通的道教人士看来,茶既然是天上神仙服食之灵药,其功效自是不同凡响,凡人食之,便可以上通仙灵了。后来,茶这样一种草木类药饵,在真人道士的服食过程中的渐渐日常化、嗜好化,并逐渐在社会上扩散开来,于是,茶从一种功能性的药物,演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嗜好品。

起初,道教服饵以服食金石丹药为主,然而这一类丹药须通过鼎炉炼制出来,所采用的原料以金、银、铅、汞及各种矿石为主,成本非常之昂贵,且服食的风险很大。草木类药饵则恰恰与之相反,虽然它的功效没有金石类药饵那样神奇,但是在养生延命方面依然可以达到可观的效果。

道教与茶道文化的传承发展

道教的根本信仰是“道”,即“道”的教化和说教,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又是“大自然的规律”。而道之在我者就是德,所以规定道教徒要“修道养德”。相信修道可以使人永远摆脱尘世的疾苦与烦恼。在个人修养上,老子主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做到“不自矜”、“清静无为”、“清心寡欲”。道教追求的理想境界有两种:一是在现实生活中按道教教义建立一个理想的、公平的、和平的世界。二是企图通过个人修炼延年益寿厚道成仙。道教的思想渊源还包括古代崇拜鬼神、巫术和神仙方术以及阴阳五行思想。

道教创立后,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有着重大影响。要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必须了解道教和它的发展史,所以鲁迅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同样要研究中国茶文化,也必须研究道教及其思想。

佛、道之间一个重大的区别是:佛教徒修来生,企求死后能往西天极乐世界。道教徒修今生,盼望长生不老做神仙。道教徒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注重研究炼丹、气功、医药、养生,所以名医多羽客,寿星出道家。同时道教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都和茶的自然属性,品性和功效紧密相关,所以道教徒说茶是“仙草”、“草中英”,因而爱茶、嗜茶。

道教经历了五代战乱,出现了衰微景象。

入宋,道教复兴,出现了两次着重道教热,第一次是在宋真宗时期,诡称人皇九人之一的赵玄朗是自己的始祖,于是“天下始遍有道像矣。”赐24代天师张正隋为“真静先生”。第二次是在宋徽宗时期,“既隆道教,故京城佛寺多废毁”,开封寺院改宫观69所,僧尼改德士,宋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生设大斋,辄费缗钱数万,谓之千道会。”许多士大夫也信奉道教,北宋晁迥“善吐纳养生之术,通释老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