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四个层次:从社交到托底
人际关系四个层次:从社交到托底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关系:朋友、同事、家人、同学等等。这些关系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哈里斯将人际关系分为四个层次:社交关系、支持关系、亲密关系和托底关系。
社交关系
社交关系是我们日常交往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泛化的关系。这种关系通常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活动,比如同事、同学、邻居等。社交关系的特点是表面化、泛化,关系较为松散,互动频率较低。
支持关系
支持关系存在彼此利益上的合作和互惠互利。这种关系通常基于共同的利益或目标,比如商业伙伴、合作伙伴等。支持关系的特点是相互依赖、互惠互利,关系较为稳定,互动频率较高。
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不仅存在利益还存在情感上的合作与互惠互利。这种关系通常基于深厚的感情或情感,比如恋人、密友等。亲密关系的特点是情感深厚、相互信任,关系较为紧密,互动频率较高。
托底关系
托底关系是全世界背叛你,或者你背叛全世界,都不会彼此放弃的人。这种关系通常基于血缘、亲情或最深的信任,比如父母、子女、知己等。托底关系的特点是无条件支持、相互依赖,关系最为紧密,互动频率较高。
这四个关系层次是逐级推进的,并不必然与血亲相关。比如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对于有些人属于托底关系,另一些人可能只是社交关系,缺乏情感和利益的绑定流动。比如托底关系并不必然是父母或者子女,可能是伴侣、甚至可能是密友、知己。
著名的刘备托孤,就可以算是托底关系。普通人可能也会遇到这种情况。遭遇重大变故或者遇到重大困难,需要金钱帮助时,愿意借钱或者帮忙的不是亲戚,反而是朋友。
所以借钱或者落难,其实是测试身边各类关系的一块试金石。又比如很多人会把同学关系看得很重。总会说,XX大人物是我的高中/大学/研究生留学时候的同学。需要这位XX同学帮忙时,同学可能只是口头答应,实际没有动作,或者有动作但不会动用核心资源,或者直接婉拒。然后就有人会不满:这个人怎么一点人情味没有,就是打个招呼一点小忙而已。或者他帮了谁谁,为什么不帮我?当年我们可是同学啊,我可是他上铺的兄弟。
实际上,毕业后的同学关系基础性质只是一种社交关系,可能属于比较特殊一点,但不要赋予过高的权重比较好。除非跟他有第二支持、第三层亲密的关系,他才可能动用资源,乃至核心资源去帮。这个帮,既是对彼此感情的珍惜,对关系的认可看好。既是在利益层面,对过去帮过他的回馈,也是对未来的投资。
所以就会出现,可能会动用核心资源帮朋友的子女解决重点学校上学问题,但不会动用核心资源帮朋友的朋友甚至姐妹解决小孩上学问题。因为朋友的子女与朋友是托底关系。但朋友的朋友与朋友则是支持关系乃至社交关系。
所以要珍惜身边有能力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不要轻易动用。不要轻易开口跟亲密关系及以上的朋友,要求他动用核心资源去帮一个普通社会关系的人。这样会让朋友为难。也会把面子越用越薄。减少了以后帮助自己的机会。除非能给出更大礼包去回馈。
所以丁元英会借钱给韩楚风媳妇陈茹20万,去解决陈茹弟弟赌债的事。就是因为韩楚风媳妇是韩楚风的亲密关系及以上,而扶弟魔的陈茹跟弟弟是托底关系。
这跟NLP认知理论有什么关系。因为以上这四层关系,并不是天然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发展和培育,需要珍惜和养护。识别、培育、保护、运用以上四类层次的关系需要智慧。NLP理论我觉得是个不错的工具。因为认知层面的匹配往往就是关系分层的内在驱动。
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