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入门(上)
经济学入门(上)
本文所讲经济学主要针对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即研究个体或个别市场的经济活动,本文主要针对对经济学有点兴趣的朋友,帮助读者对经济学有个粗略的了解。
第一章:导论
本章将拆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什么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经济学最早在西方称之为家政学,主要是服务于奴隶主贵族管理自己的财产,中国古代思想家也提出经世济民的思想,十五十六世纪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商主义随之发展,重商主义即重视出口,抵制进口,重视流通领域,而在法国,由于小农经济的发达,重农主义得以发展,重农主义重视生产领域,随之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亚当斯密提出《国富论》,强调市场的自由竞争,但随着十九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即指向价值由什么决定,其认为价值由最终效用决定的)和马歇尔大综合(边际革命与古典经济学的大综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学得以发展(以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取代经济自由主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萨缪尔森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形成”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
西方经济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科学性: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能够在实践中得以科学的应用。
阶级性:为资产阶级辩护和服务的经济学。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原因是资源的稀缺性,这种稀缺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而西方经济学就是探索如何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的最好的方法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其中,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也称为价格理论。
3: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方法论个人主义进行经济学研究(对个人的心理和动机是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的出发点)
基本假设:1:完全理性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人,每个人都追求利润最大化。2:自利假设:利己是目的,利他是手段。两者均称为:经济人理论。
具体研究方法:
演绎法和归纳法:这两种方法也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演绎法:基于一般到个别,提出一种不需要证明的公理,进行预测分析。归纳法是由个别到一般:如一个水分子是H2O,测了许多水分子是H2O,于是便归纳水分子是H2O.
经济模型的构建与数学分析:
构建一个经济模型,其中模型中考虑的变量为内生变量,模型外的系统解释的变量是外生变量。其中根据变量的时间特点,如果一个变量是某一刻的数据如(2024年中国总人数)是存量,而某一时间段如(2024年出生的人口)是流量。
经济模型借助的数学公式,运用数学分析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舍弃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静止孤立的考察经济现象。(在一系列产品中,消费者会如何分配收入,时间的机会成本)
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发生变化后,达到一种新的均衡状态时。(不同时间,在一系列产品中,消费者会如何分配收入,时间的机会成本)。
动态分析: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分析有关经济变量在一段时间中的变动轨迹。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研究是什么
规范分析:应该是什么
边际分析方法:
研究一种经济变量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经济变量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
需求:有购买欲望并且具有支付能力。
需求曲线:需求与价格变化关系在二维坐标的表现。
特例:垂直的直线,水平的直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由价格单独因素引起的,需求曲线不移动的变化,是需求量的变动。
由其他因素引起需求曲线移动的是需求的变动。
需求规律:价格越高需求越低......
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1:消费者的偏好,2:消费者的收入,3:其他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预测,5:政府的政策。
市场需求即单个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2:供给:
供给:供给(生产)量与价格的关系或价格与供给(售出)量的对应关系。
供给曲线:供给与价格的二维表示。
特例:垂直的直线,水平的直线。
供给规律:价格越多供给越多。
影响供给的因素:1:生产者的目标,2:生产技术水平,3:生产成本,4:生产者可生产的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6:政府的政策。
供给量的变量和供给的变动:同理于需求。
市场供给=单个生产者的供给的总和。
3:市场均衡:
一句话概括:市场上形成一个价格使得生产者供给恰好等于消费者需求,形成一种均衡的状态。这个价格就是均衡价格,这个供给量(需求量)即均衡数量。
市场均衡的变动:
这张图明显的表示出了需求的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经济模型:假定一种商品的需求只取决于商品本身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由此形成需求函数,供给函数:
市场均衡,所以:Q^d=Q^s,可解出均衡价格p
动态经济模型:蛛网模型假定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取决于预期时的实际价格,即生产者根据t——1期的价格决定t期的供给量。
4:弹性:
概念:一个经济变量发生变动对另外一个经济变量产生的影响。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需求弹性系数越大:需求对价格的敏感度越高
供给同理即可。
其他需求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需求对收入的敏感度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替代关系系数大于零,互补关系,系数小于零。
5:供求分析的应用实例:
支持价格:最低限价,政府为支持某一产品的生产而对该产品的价格规定的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限制价格:最高限价,政府为了防止某种商品的市场定价过高而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
税收效应分析:以线性需求供给函数为例,收税前均衡数量为q1,收税后,均衡数量为q2,则总税额为ABFE的面积,消费者承担了ABCD,生产者承担了CD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