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水温冲奶粉致病"系谣言,专家:这种说法过于绝对
"45℃水温冲奶粉致病"系谣言,专家:这种说法过于绝对
近日,在大连地区社交媒体上流传一则视频,声称"不要再用45℃的水给宝宝冲奶粉了",并称因使用45℃水温冲奶粉导致孩子生病,花费了5000元就医。这一说法引发广泛关注。那么,究竟该用多少度的水来冲奶粉?这种说法是否科学?
网传内容存在误导
3月14日以来,以"家长们千万不要再用45℃的水给孩子冲奶粉了,5000块钱换来的教训"为题的短视频内容在网络平台流传,引发了家长们关注。视频中展示了一名生病的幼儿在打吊瓶的画面。关于为何不能用45℃的水给孩子冲奶粉,根据视频所述,45℃水温遇上奶粉,再遇上奶瓶,温度至少下降2℃-3℃,就很容易冲不开奶粉导致奶粉产生颗粒,孩子喝了容易坏肚子。同时,视频下还带了"科普""育儿经验分享""冲奶粉用多少度水"等话题词条。
记者发现,近期在社交媒体上类似的视频内容具有极高的传播热度。以"不要再用45℃的水冲奶粉"为关键字进行搜索,视频内容大同小异:均以"不要再用45℃的水冲奶粉了,花了多少钱换来的教训"为文案。内容则展现了孩子就医时的脚部、手部以及头部扎吊瓶的画面。不同的视频中,“孩子就医花费”为3000元、5000元、8000元不等。
专家解读:说法过于绝对
针对这一说法,大连市一名儿科专家表示,视频中"不用45℃的水冲奶粉"的说法过于绝对,有误导家长的嫌疑。专家指出,冲调奶粉水温因人而异,普遍情况下把水烧开晾凉至40℃-55℃之间即可。对于45℃水温冲泡奶粉会引起幼儿肠胃不适的说法,专家表示,引发幼儿胃肠道问题因素有很多,冲泡奶粉的水温并非是引发幼儿肠道问题的单一主导因素,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例如,奶具是否进行消毒;家长在冲泡期间是否有污染行为;奶粉是否变质等因素都可能会引发幼儿胃肠道问题。
专家建议,家长给幼儿冲泡奶粉时,要先准备好适宜温度的水,然后再添加适量的奶粉,奶粉添加的比例可按照奶粉包装上的建议比例进行冲调;关于冲调用水的选择上,家长们使用自来水煮沸并放凉至适宜温度即可,若家长在户外不具备用白开水冲调的条件,也可以采用纯净水冲调奶粉。冲调完成后,家长要留意奶瓶中奶粉是否充分溶解,观察是否还有颗粒物存在。
同时她表示,关于网上流传的"用45℃、55℃、70℃哪一个水温更合适"的说法,可根据奶粉冲调意见指导和不同环境下针对不同幼儿的具体情况,家长选择并调整适宜的水温。例如在冬天或者室外温度较低的环境里,可以适当提高冲泡奶粉的水温。
律师提醒:传播不实信息或担责
辽宁斌鹏律师事务所宋敖嘉律师表示,当下,网络短视频发展势头迅猛,受短视频创作门槛低、用户素质良莠不齐等因素影响,各种乱象滋生。一些账号为了博取噱头,为账号引流,利用家长们关切的话题,传播不实信息。受众在看到此类信息时,要注意辨别,不要盲目转发。
宋敖嘉律师表示,利用互联网制作、传播不实信息等扰乱社会秩序的,属于违法行为。行为人传播不实或虚假信息情节轻微的,违法但不构成犯罪。《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行为人传播不实或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或是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可能会涉嫌构成犯罪,行为人或要承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