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建立孩子自信心的16个方法,儿童心理学家分享如何教出乐观、自信、勇敢的孩子
从小建立孩子自信心的16个方法,儿童心理学家分享如何教出乐观、自信、勇敢的孩子
孩子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是父母的溺爱?还是老师的夸奖?其实,真正的自信来自于内心的肯定。一个自信的孩子,能够勇敢地面对挑战,积极地解决问题,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轻易放弃。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儿童心理学家郭博士总结了16个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你教出乐观、自信、勇敢的孩子。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有所进步,请让孩⼦偷听到你在别⼈⾯前称赞他们的话。」— 儿童⼼理学家Haim Ginott
⽗⺟是⼦⼥的第⼀个⽼师,孩⼦会从我们⾝上学习各种的知识,例如:什么是⽅向,左与右?什么是红⾊,蓝⾊?什么是对与错?孩⼦会相信我们所说的,他们需要依靠我们的信息来认识这个世界:「好热的,不要摸!... 」「我们要先洗手 ... 」「绿灯才可以过马路 ... 」「我们会这样 做 ... 我们不可以那样做...」「天空是蓝⾊的...」
因此,你可以想象一下,当孩⼦聆听以下的句子后,他有怎样的感受
「你这样做真的非常愚蠢!」
「你气死我了, 为什么你不可以....」
「你每一次都是这样... 你真的很失败...」
或是不小心听到我们跟朋友说:
「你不会相信我的儿子做了什么蠢事 ...
他真的毫无责任感...
他从不会自觉做家务...
他不会控制自己...
他的脾气真的很坏... 」
他们完全相信我们所说的话,即使他们装作没有听到,或装作不放在心上, 孩子的内心也会因此受到打击。
很多时候当家长说了这些话后,也会后悔自己曾说过这些带有伤害性的话。不如我们试试好好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帮助我们的孩子成长和发挥他们的潜能!
今天郭博士与你分享从小建立孩子自信心的16个有科学根据的方式,帮助你教出自信、勇敢、乐观的好孩子!
通过鼓励孩子,让孩子努力做得更好
研究表明,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会绝对影响他们的行为。当我们观察到孩子做出一个非常好的行为时,请记得告诉孩子你看到这个良好的行为:
「我看到你对你的兄弟感到沮丧,但你能够阻止自己大喊大叫。」
「哗,你能独自读了整本书!」
「我注意到你无需我的提醒,自己记得刷牙。」
「你只需要我的一个提醒便完成了家务,谢谢你!」
「我看到你很努力完成这个作业。」
请注意这些鼓励是关于孩子的实际行为,而不是称赞孩子「你很聪明」。因为孩子聪明与否是无法被证明的,这并不能帮助孩子继续努力做良好的行为。
通过教导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孩子下次做得更好,而非标签孩子负面的行为
如果你希望指导孩子做好一件事,请指出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并教导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责怪孩子「你总是忘记…」这只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做错的事情,让孩子继续做错。
我们可以教导孩子:「这的确很容易忘记的,你认为明天我们怎样做才能帮助你记得做这件事?」我们也可以提醒孩子,很多人也会有健忘这个特征,我们可以把注意力放在陪伴孩子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当孩子有一次成功的经验,这个经验会帮助孩子下一次做得更好。我们对孩子的教导要专注在孩子正在往正确的方向进发,并鼓励孩子做得更好。
帮助孩子明白挫折是暂时性的,而非永久的
孩子会从自己的经历中建立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当事情没有按他们的期望进行时,例如当孩子被告知他把不同的词汇拼写错了。他们通常会得出这个结论:
「我并不擅长拼写......
我并不是一个好学生......
我很愚蠢。」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调整他对失败的看法,让孩子明白所有的挫折都是暂时的,并且教导孩子他可以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我知道你对于自己不懂得拼写这些单词感到很失望......,
这次只是一项测试。
我可以帮助你学习这些单词......。
你认为我们可以做什么,
来帮助你在下一次的拼写测试之前记得这些单词?」
如果我们能帮助孩子明白挫折只是暂时的,而不是永远的,这绝对能帮助孩子重新站起来,再次面对挑战。最重要的是提醒孩子他只是「还」没有学懂这件事,我们可以对孩子说
「你只是还没有学会这个单词而已,我们再努力试一试就可以了」
「你只是还没有像你的朋友那么自信,我们可以一起努力。」
然后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不同的帮助,陪伴他们一起成功。当孩子能看到自己每天的小进步,这就能帮助孩子更努力往好的方向进发。
让孩子偷听到你在别人面前称赞他们的说话,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当我们尝试直接改善孩子的行为时,他很有可能会拒绝聆听我们的说话,毕竟忠言逆耳。但如果孩子偷听到我们在别人面前称赞他们的说话,他们便会有很大机会把这话当真,例如孩子可能偷听到我们以下的说话:
「他今天真的做得非常好,真的陪伴我一起做家务。」
「我的孩子留意到当他认真专注在做功课时,慢慢他也更加喜欢校园的生活,这真的是一件好的事情。」
「我的孩子和他的妹妹也正在努力学习如何以不伤害对方的方式好好解决问题,他们做得非常好。」
「我十分享受与孩子相处的时刻,他真的一个非常好的孩子。」
「我的孩子最近做得很好,不需要我提醒他就已经会自觉陪伴我一起做家务。」
「能够做到我孩子的妈妈,我真的十分感恩。」
你会慢慢观察到,孩子会完全相信你所说的话,并且他的行为也会逐渐往好的方向进发。
专注在教导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控制孩子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的工作是抚养孩子和帮助孩子成长。如果我们为孩子处理所有事,这样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所以,当我们与孩子一起面对不同的挑战,并教会他们如何解决问题,这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学会安定自己的焦虑情绪,不要控制孩子的行为。
请记住,完美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当我们陪伴孩子一起做不同的事情时,我们要阻止自己不要一直挑剔孩子的行为。很多家长也会忍不住说:
「你的字写得太丑了,应该要这样写。」
「这条线画得不太直了,来,我们重做一次。」
当我们不断干扰孩子,并要求孩子要做得更好时,这会破坏孩子的自尊心和妨碍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要记住,有时候孩子做得「够好」就已经足够了。我们要懂得欣赏孩子的进步,而非不停改善和挑剔他们的行为。
让孩子从小学习自己完成手头上的事情
当我提及家长要安定自己的焦虑,并不代表我们要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手头上的这件事。我们可以站在孩子身旁,对孩子保持微笑,随时准备要以实际行动帮助孩子。但我们要记得好好闭上嘴巴,不要随便向孩子伸出援手,当我们留意到孩子需要我们的鼓励,和孩子确实需要我们的帮助,那么这就是我们可以介入,并帮助孩子一起面对挑战的时刻。
当孩子刚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我们会为孩子的安危而担心,但我们的焦虑只会局限了孩子的发展。
相反,当我们看到孩子站了起来时,我们可以在孩子身边留观察他,并微笑和骄傲地说:「你看!我就知道你可以做到的!」(如果孩子跌倒了,我们在旁边就可以接住他。)
通过不同的小挑战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把一个很大的挑战分拆为不同的小项目。我们也可以向孩子提出不同的方法,慢慢教导孩子如何好好面对不同的小挑战。当孩子在我们的协助下成功处理到不同的小项目,这就能给予孩子一个小小的成功感,从而让他们更有信心自己再尝试一次。
不要让孩子感到过分挫败
如果我们看到孩子很有可能会失败,我们应该介入还是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这个教训?
这确实不容易。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当孩子看到父母并没有理会自己学习时所面对到的痛苦,例如父母不理会在孩子完全看不懂一本英文书,这会令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并且父母也不关心他们面对了很大的挫折。
那么,如果我们帮助孩子的话,这不是让孩子失去一个学习机会吗?
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处理方式。如果你看到孩子并不能完成科学专题报告,而你自动帮助孩子完成了这份功课,这确实是不好的。因为孩子不仅学会了如果他不能处理眼前的事情,父母会帮助他解决问题。同时这也会让孩子知道他根本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
相反,如果我们愿意协助孩子一步一步组织他的想法,但阻止自己帮助孩子完成他的功课,那么到最后孩子会非常自豪地认为自己真的有能力完成眼前的功课。同时孩子也会学到如何计划和执行自己要处理的事情。
多鼓励孩子,并教导孩子自己推动自己处理眼前的事情
所有人都需要鼓励。鼓励孩子不仅让他们感到更加正面和积极,而且我们也会帮助孩子的内心为自己建立一把正面的声音。这有助于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不断鼓励自己。当事情变得艰难时,请鼓励孩子:
「你正在不断进步!」
「如果你不成功,请再尝试,再试一次!」
「我对你有信心,你可以做到!」
这些句子能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挫败感。
你可能注意到当孩子练习钢琴时非常沮丧,孩子会用脚来踢钢琴。这就代表孩子需要一个正面的声音来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和激励自己,要不然,孩子就会被自己内在负面的声音淹没,令孩子更加不想面对挑战。
好好描述和同理孩子做得好的部分
很多家长也会忍不住称赞孩子:「你做得好!」但这个称赞实在太过笼统了,孩子也很难从这一个词知道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是什么。这也让孩子更难重复自己做得好的行为。因此,当我们注意到孩子有做得好的行为,我们需要好好描述和同理孩子做得好的部分,例如:「你不断地练习而且你没有放弃。你现在已经完成了这份功课,你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
请家长专注在孩子所付出的努力,而不只是批评孩子所得到的结果
我们可以多对孩子说:
「我看见你在这一方面很努力。」
「你是怎样学会做到这一点的?!」
对于孩子可以控制的事情(例如:努力学习或坚持完成这件事),家长可以多给孩子积极的反馈。我们也要减少提及孩子不能控制的事情(例如:他很聪明)。我们对孩子的鼓励是为了让孩子能不断尝试,练习,提升自己。因此如果我们将注意力放在孩子所付出的努力,这会帮助孩子明白只要他愿意付出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练习正面的自我对话
孩子很容易会模仿我们的行为。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指出积极的自我交谈可以提高孩子完成困难的任务。因此,我们要阻止自己对孩子说出负面的评语。我们也要留意,我们是否经常对自己有负面的评语,例如我们会不会在自己的心中责备自己「我真是愚蠢的。」我们要首先阻止自己对自己说出负面的评语,我们才能戒掉对孩子作出负面的评价。
不要害怕孩子波涛汹涌的情绪,好好陪伴孩子安定他们的情绪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请记住我们的同理心将成为他克服挫折感的首要关键因素。与其阻止孩子感到沮丧,倒不如通过我们的同理心,让孩子知道这些情绪是帮助我们成功的必经阶段:
「孩子,很抱歉,这太难了......」
「我知道这个结果真的令人很失望......」
「我明白这并不是你希望看到的结果…。」
我们可以接纳孩子感到沮丧和失望。孩子可能整天都在哭和生气,但是我们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理解能帮助孩子学习安定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安定好自己愤怒的情绪,孩子就可以好好振作起来,明天再尝试面对这个挑战。
特别是当我们向孩子表达我们对他的信心,这就是帮助孩子锻炼韧性的最好方法, 让孩子不要那么容易放弃。
不要让孩子感到过分沮丧
由于这个世界充满挫折感,家长经常被告知让孩子面对挫折对孩子有很大好处。这好像在说这个世界是寒冷残酷的,所以我们要教导孩子如何在逆境中生存。
的确,当孩子能面对不同的挑战,孩子会有能力处理从失败中所衍生的情绪,包括沮丧和焦虑。但在孩子的成长中,这个世界已经会让孩子面对不同的挑战,所以家长不需要额外给予孩子过多的挑战,或故意让孩子面对挫折。因为过多的挫败感和负面经历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什么好处。事实上,这只会令孩子觉得我们对他缺乏关心,孩子也会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这也会降低孩子对自己的自信心。
肯定孩子有能力影响世界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世界是有影响力,例如,孩子可能会说:
「如果我站在凳子上,我就有能力拨动这个电灯开关,并照亮整个房间!」
当然,孩子也会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受我们的控制:
「我不能控制到底明天会不会下雨,妈妈也不能」,当孩子能慢慢从生活中看到自己对身边环境的影响,孩子也会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
如果你能在生活中好好利用以上16个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慢慢你会发现孩子会更加懂得欣赏自己的能力,并且愿意踏出自己的舒适圈,尝试面对生命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