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熏鸡:两百年传承的聊城味道
魏氏熏鸡:两百年传承的聊城味道
“铁公鸡”这个名称,最初并非指吝啬之人,而是源于聊城的一道传统美食——魏氏熏鸡。1935年,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品尝了这种熏鸡后,因其皮色黑亮如铁,肉质紧实有弹性,联想到包公的铁面无私,便将其命名为“铁公鸡”。从此,这个有趣的名字便流传开来。
两百年的传承
魏氏熏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由聊城北关的魏永泰创制。当时,聊城紧靠京杭大运河,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为了便于长途运输和长时间保存,魏氏研制出了这种独特的熏鸡制作工艺。
精湛的制作工艺
魏氏熏鸡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
- 选材:选用健康活鸡,重量在3-4斤之间,保证肉质鲜嫩
- 初加工:宰杀放血后,用热水烫毛,清洗干净,开膛去除内脏
- 浸泡:放入清水中浸泡,去除余血
- 卤煮:用老汤加盐和各种香料卤煮,直至鸡肉近脱骨
- 熏制:在鸡腹内装入白芷、八角、丁香等调料,放在锯末烟火上熏制3-4小时
熏制是关键环节,需要不断翻动鸡身,控制烟量,使鸡皮呈现出独特的栗红色。熏制完成后,还要在表面涂抹鸡油,增加光泽和口感。
独特的风味
刚出笼的魏氏熏鸡,外观黑亮,皮皱裂,胸腿肉外露,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切开后却别有洞天:肌肉呈栗红色,香气扑鼻,肉质紧实而富有弹性。入口后,熏香、肉香、药香交织在一起,香而不腻,回味悠长。更令人称道的是,这种熏鸡可以储存一年而不变质,非常适合长途携带和馈赠亲友。
正确的食用方法
魏氏熏鸡的食用方法也很有讲究。不能像烧鸡那样直接撕着吃,而是要用刀子仔细分割。做茶点时,可以撕成两寸长的细丝,蓬松如肉松;做酒肴时,则要撕得短一些,粗一些,这样更有嚼劲。
现代传承
抗日战争时期,魏氏熏鸡店曾一度停业。直到1959年,肖涤非教授发表文章呼吁恢复这一山东特产,魏氏熏鸡才得以重新发展。如今,第五代传人魏立申带领儿孙们继承祖业,让“铁公鸡”再次焕发新生。
在聊城,魏氏熏鸡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无论是日常串门还是节日送礼,魏氏熏鸡都是当地人的首选。外地游客来到聊城,也一定会品尝这道特色美食,并带一些回家与亲友分享。
包装设计
魏氏熏鸡的包装设计也颇具匠心。以红色为主调,配以精美的鸡图案,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又展现了现代设计的时尚感。包装盒上印有“远香斋”、“百年老店”等字样,彰显其悠久的历史底蕴。
两百多年来,魏氏熏鸡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味,成为了聊城的一张美食名片。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承载着聊城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如今,这道传统美食正以全新的面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食客前来打卡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