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对“高中数学成绩”的贡献很小:没有时间给你勤奋
“勤奋”对“高中数学成绩”的贡献很小:没有时间给你勤奋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勤奋真的有用吗?本文将从时间、效率、悟性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并为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实用的学习建议。
01
勤奋没用吗?当然有用。
假设高中的初等函数章节,给定的知识是一定的,要考试的题型也是一定的。
一个月时间,你照着正确的方法去练习,这部分试卷,满分是100的话,你可能得到80分。
但是如果给你一年的时间,你肯定练到烂熟于心,那么就拿到满分了。
然而,事实是你没有那么多时间,一个单元的内容可能一个星期就过了。
等于说时间紧,任务重!
勤奋虽然有用,但是你没有时间去施展你的勤奋,这就要看效率和悟性了。
02
同样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学习3个章节,课堂上讲一讲,下课练一练,各种题型熟悉一下。
大家花的时间相同,做了同样的卷子和习题,结果不同,为什么?
人不一样,对数学的理解不同,这就是悟性。
悟性基于脑力,这部分是天生的。
也基于人以前知道什么——所以说积累很重要,阅读很重要。
孩子从小浸泡在科普和从小浸泡文学故事中,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语言方式,会塑造不同的思维。
之前没有积累,脑力也不行,就要看勤奋了。
勤奋也不能瞎勤奋,用正确的方法,比别人多学多练,是有用的。
这不可否认。
关键是,时间不多。进度非常快!
难度还增大了。
一个知识点,反应到高考真题中,虽然只有5分,孩子却需要反复练习很多次才能完全掌握。
所以,很多人就计划抢跑。
03
初中就开始学高中知识,其实你仔细琢磨起来,抢跑就是争时间。
高中三年太紧,我争一点,提前一点,这样会不会掌握得好一些?
会!
但也有限。
本质上这还是“堆勤奋”,勤奋在时间允许的时候有用,时间短,作用很小。
时间短,主要看悟性!
就像班里有个学霸,老师刚讲完,你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已经会了。
而且他还会做题。
你要跟他数学考一样分数,需要努力一星期。
而他用这一星期又去学别的了……
04
怎么办?
如果你是高中生,脑力短时间内不可能提升,那就继续努力。
用正确的方法,提升你的效率,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其他的就随天意。
如果你是初中生,抢点时间,可以把高中数学提前预习一下。
做一些简单的习题,难点标记出来,到高中让老师讲解。
如果你是小学生,多读一些科普类书籍,数学类阅读。
这种书的表述方式和提供的背景知识,能提前训练你的思维,整体提升数理悟性。
不用上奥数班,没用!
如果能理解,也可以试着了解一些初中、高中数学的概念。
有能力做一两道题,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