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条:影》引发文化尊重与游戏制作的激烈争议
《刺客信条:影》引发文化尊重与游戏制作的激烈争议
《刺客信条:影》因主角设定和文化处理问题引发争议,育碧在坚持多元化理念的同时,也面临着历史真实性和文化尊重的质疑。
围绕《刺客信条:影》这部备受关注的游戏展开的争议,引发了关于文化尊重和游戏制作的广泛讨论。自公布以来,该游戏因其主角设定和文化处理问题遭遇了多方面的质疑和批评。
游戏中的黑人角色弥助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弥助被设定为一个生活在封建日本的黑人武士,这一选择引起了日本玩家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种设定不仅是对日本历史的一种扭曲,而且是对日本文化的一种侮辱。在一些日本学者眼中,弥助的故事是由美国学者托马斯·洛克利捏造的,有违历史真实,加剧了这一信息的不公正传播。对这种文化误读的愤怒引发了日本玩家的集体请愿,要求育碧停止游戏开发。
然而,育碧的制作人Marc-Alexis Côté则坚持认为,游戏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是基于历史的真实性和对不同文化视角的尊重。Côté在多次公开演讲中强调,《刺客信条》系列一直致力于忠实地反映人类历史的多样性,并指出在封建日本历史中确实存在类似弥助和女性武士这样的角色。Côté认为,尊重多样性和包容性并不是现代议程的驱动,而是对历史和文化复杂性的一种真实再现。
尽管如此,游戏中一些未经授权使用的文化元素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比如,育碧在《刺客信条:影》的宣传物料和艺术画集中未经许可使用了“关原铁炮队”的旗帜。虽然育碧为此在道歉后承诺进行修正,但这种不尊重文化版权的行为依然引发了外界的不满。前暴雪制作人Grummz在社交媒体上对育碧进行了严厉批评,他认为育碧利用其规模优势,忽视了较小文化团体的权益,质疑其是否真正尊重历史和文化。
除此之外,游戏《刺客信条:影》在一些细节处理上也被指责为“不懂装懂”。比如,游戏中的榻榻米被做成了正方形,樱花与水稻同时出现,这些看似细小的文化常识错误却引发了不少玩家的不满。而更多的批评集中在游戏宣传片中的一些情节设定上,许多日本玩家认为这些并没有尊重日本历史和文化细节的设定,是对其历史的一种“意象化解读”。
与这些争论并行的,是关于游戏制作过程中包容性和多样性理念的更广泛探讨。Marc-Alexis Côté在多次演讲中强调,当我们在游戏中引入多样化的角色和故事时,需要区分合理的批评和歧视性攻击。开发者们在网络上面临着来自各种谎言和人身攻击,这使得游戏创作环境变得非常艰难。Côté认为,创造力比恐惧更有力量,开发团队应坚持讲述具有丰富人文视角的故事。
面对多方面的压力,育碧决定将《刺客信条:影》的发售日期推迟,以便有更多时间对游戏进行调整和完善。根据最新消息,游戏的主角重心将从弥助转移到奈绪江,旨在回应玩家的意见,提高游戏的整体质量和可玩性。
附带的争议还包括,社交媒体平台上批评游戏的视频被频繁删除,一些玩家认为育碧的这一做法是试图抹杀对游戏的批评声浪。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更多对其诚意和透明度的质疑。尽管部分视频在后续得到了恢复,但育碧删除批评视频的行为无疑在激化矛盾,使其商业道德受到拷问。
《刺客信条:影》在文化尊重与游戏制作上的争议显然是多层次的,涉及历史真实性、文化敏感性、版权使用以及多元化包容性的道德伦理问题。如何在游戏创作中更好地平衡这些复杂因素,既是对育碧,也是对整个游戏行业的一大挑战。未来,类似《刺客信条:影》这样的文化争议和跨文化交流危机恐怕会越来越频繁,开发者们需要更加谨慎和尊重文化差异,才能赢得全球玩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