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都是冠状病毒感染,症状差异咋就这么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都是冠状病毒感染,症状差异咋就这么大?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641862?commTag=true

冠状病毒是一个庞大的病毒家族,其中一些成员如SARS-CoV-2(新冠病毒)和ME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引起了全球关注。然而,除了这些高致病性病毒外,还有许多其他冠状病毒在人类中传播,它们的症状和影响各不相同。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冠状病毒家族的成员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冠状病毒大家族

上个世纪60年代,英国和美国科研人员使用不同的方法发现了冠状病毒。1964年,病毒学家琼.阿尔梅达(June Almeida)在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工作时,使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一种能够引发普通感冒症状的新病毒。通过电镜拍摄的图像,琼发现该病毒表面具有独特的刺突结构。这一特点促使它被命名为“冠状病毒”,源自拉丁语“corona”,意为王冠。琼擅长电镜技术,尤其是病毒成像。她还首次拍摄了风疹病毒的图像。她的故事后来被制作成绘本,以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同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技术分离出一种新病毒,命名为OC43。电镜下的OC43同样具有刺突结构。

随后,关于冠状病毒的研究全面展开,持续至今。如今的冠状病毒是个大家族,分α、β、γ、δ(或甲、乙、丙、丁)四个属,在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甚至蛇类的体内都发现了冠状病毒。

(▲红色字体的是可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

蝙蝠是自然界中冠状病毒的储存库,独特的免疫系统使它们可在健康状态下携带包括冠状病毒、狂犬病毒在内的众多危险病毒。蝙蝠携带的部分冠状病毒可通过基因重组和突变跨越物种屏障,可直接传播给人类,也可通过中间宿主(如骆驼、禽类或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类。

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

已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有七种。其中的SARS-CoV分为SARS-CoV-1(引起2002年-2003年的大流行)和SARS-CoV-2(引起2019至今的流行)。不过,这个分类尚未统一,也有很多文献分为SARS-CoV和SARS-CoV-2。

对普通老百姓,这些英文加数字的名称不很友好,但稍加解释也不难理解,比如:

  • MERS是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的缩写,译为“中东呼吸综合征”。
  • SARS是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的缩写,译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 COVID-19是"Corona"(冠状)"Virus"(病毒)"Disease"(疾病)2019的缩写。COVID-19代表2019年发现的冠状病毒病。

强调一下,MERS、SARS、COVID-19是疾病名称,不是病毒名称,它们分别是MERS-CoV、SARS-CoV-1、SARS-CoV-2这三种冠状病毒导致的疾病。

喜欢深究的读者们也许会疑惑,HCoV-NL63、HCoV-HKU1、HCoV-229E、HCoV-OC43这些ID又是怎么来的?

好的,我来解释一下吧。

  • H是Human的首位字母。
  • CoV是Coronaviruses(冠状病毒)的简称。
  • NL是Netherlands(荷兰)的缩写。
  • 63是研究团队对该病毒株的编号。

所以,HCoV-NL63表示它是荷兰研究团队发现的编号为63的冠状病毒株。

同样,HCoV-HKU1中的“HKU”代表香港大学(University of Hong Kong),该病毒由港大袁国勇教授的团队于2005年首次报道。

HCoV-229E和OC43发现于上个世纪60年代,它们的命名不同于上述法则。

  • HCoV-229E中“229E”来源于该病毒株的实验室编号。
  • HCoV-OC43中“OC”代表使用了器官培养技术(Organ Culture)发现了该病毒,“43”是一个编号。

HCoV-NL63

2004年,荷兰的病毒学家们宣布发现第四种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即人冠状病毒NL63(HCoV-NL63)。它从一名患有细支气管炎的七月龄婴儿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来。

随后的研究表明,NL63毒性较低,感染症状与HCoV-229E、OC43相似,主要感染儿童与慢性病患者。

NL63感染者通常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偶尔出现细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个别出现哮吼(喉气管炎),可能需要激素治疗。

如果患者同时感染了其他病毒,比如RSV、人偏肺病毒、流感、副流感等,呼吸道症状可能较重,这种现象在冬季会常见。

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个体(如老年人、婴幼儿或有慢性病的人)中,NL63可能导致比较严重的症状(比如2004年荷兰报道的那例患儿)。

冠状病毒大比拼

在2002年中国首次爆发SARS(SARS-CoV-1感染)之前,冠状病毒一直被认为相对温和。

2012年中东爆发MERS后,人类终于见识到冠状病毒的恐怖。人类感染MERS-CoV后,死亡率将近三分之一。不过因其传播力较弱,没有引起全球大范围感染。

2019年尾,SARS-CoV-2(即“新冠病毒”)的开始全球流行,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它的快速传播以及对高危人群的严重威胁。

好在,健康成人(非高危人群)感染后SARS-CoV-2,症状通常不严重。尤其是儿童感染后,症状相对成人要轻。不少成人和儿童有二阳、三阳的经历,应该对此深有体会。

相比之下,HCoV-229E、OC43、NL63、HKU1毒力较弱,人类感染后症状类似,多为普通感冒症状,按照普通感冒管理就行。

而MERS-CoV,SARS-CoV-1、SARS-CoV-2引起的感染症状往往较重,有一定致死率,对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幸运的是,毒力较强、传染性高、既无疫苗、也无抗病毒药物的SARS-CoV-1竟然在2004年后逐渐消失。

常见几种冠状病毒的特点对比如下:

毒力差异的原因

同是冠状病毒,毒力差异为何如此之大?

目前认为,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蛋白)在侵入人体细胞并启动感染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是引起感染后症状差异的核心因素。

不同冠状病毒的S蛋白与不同的宿主受体结合,决定了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效率和感染范围,进而很大程度决定了病毒的致病性(毒力)。

SARS-CoV通过S蛋白结合呼吸道表面的ACE2受体进入人体,所以患者呼吸道症状往往较重。

NL63也通过S蛋白结合ACE2受体侵入人体细胞,但与SARS-CoV相比,NL63与ACE2的亲和力要弱得多,因此NL63感染后症状较轻。

MERS-CoV通过S蛋白结合二肽基肽酶 4( DPP4 )受体侵入人体细胞,而人类支气管上皮和肾脏中富含DPP4,所以MERS患者往往出现严重肺损伤和肾损伤。

另外,宿主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如慢性病、免疫缺陷等)也会影响感染后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比流感、副流感、RSV、人偏肺病毒、腺病毒等,各类冠状病毒对儿童来说相对友好。经历解封后一波波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流行后,家长们应有体会。

儿童感染冠状病毒后总体症状之所以较轻,推测主要和儿童体内ACE2受体和DPP4受体数量较少有关。

沙特的数据显示,儿童即使感染毒力最强的MERS-CoV,也将近一半无任何症状。两例死亡患儿分别患有肾病综合征和囊性纤维化。

对于有特殊基础疾病的儿童来说,不论是SARS-CoV、MERS-CoV,还是NL63、OC43,或是流感、副流感、RSV、腺病毒等,都可能引起严重症状。

因此,家长和医生要特别关注那些具有高风险因素的儿童,如患有慢性肺病、心脏病、糖尿病、肥胖、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部分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对这类高危儿童的管理措施,如接种疫苗、加强防护、控制好基础疾病,可能有助于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