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黄帝内经·素问》第七章《阴阳别论》原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黄帝内经·素问》第七章《阴阳别论》原文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6C1JQ10519AKDF.html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被誉为“医之始祖”,其中的《素问》部分主要讨论了人体生理、病理和诊断治疗的基本理论。《阴阳别论》作为《素问》的第七章,集中探讨了阴阳理论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黄帝问道:人体有四经十二从,这是什么意思?

岐伯回答说:四经对应四季,十二从对应十二个月,十二个月又对应十二脉。脉有阴阳之分,了解阳就能了解阴,了解阴就能了解阳。阳有五种,五五二十五阳。所谓的阴,指的是真藏,如果真藏显露出来就是败象,败象出现必定死亡;所谓的阳,指的是胃脘之阳。辨别阳可以知道病的位置;辨别阴可以知道死生的期限。三阳在头,三阴在手,这是统一的。辨别阳可以知道病的禁忌时间;辨别阴可以知道死生的期限。谨慎地熟悉阴阳,不要与他人商议。

所谓的阴阳,离去的为阴,到来的为阳;静止的为阴,运动的为阳;缓慢的为阴,快速的为阳。

凡是持有真脉的脏脉,肝脉悬绝急促,十八天内死亡;心脉悬绝,九天内死亡;肺脉悬绝,十二天内死亡;肾脉悬绝,七天内死亡;脾脉悬绝,四天内死亡。

二阳的疾病发作于心脾,有不得隐曲的症状,女子月经不调;其传变为风消,其传变为息贲的,死不治。

三阳的疾病,表现为寒热,下为痈肿,以及痿厥腨㾓;其传变为索泽,其传变为息贲的,其传变为颓疝。

一日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支不举。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

结阳者,肿四支;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钟。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为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辟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

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俱搏,十日死;三阳俱搏且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台,不过十日死。

本文原文来自《黄帝内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