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传奇帆船05郑和宝船——古代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
影响世界的传奇帆船05郑和宝船——古代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
1405年,一支庞大舰队从中国的海域出发,踏上了南下西进的神奇旅途。这支舰队的指挥官名叫郑和,而他的座舰名叫宝船,这次和后续的六次航行,被后世称为“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系列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最后一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航行。这一系列航行活动由当时的三宝太监郑和担任正使,他率领着浩荡船队,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路远航至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对外政策、造船技术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明初的外交政策在邦交上积极主动与藩国发展邦交关系,对周边国家采取“不侵占”的态度,靖难之役中夺得皇位的朱棣,锐意沟通域外国家,这些都为后来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是当时中国造船、导航技术和舰队组织艺术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古代中国航海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加强了明帝国与东南亚、南亚、印度乃至非洲的文化交流与贸易联系,郑和舰队有着强大的武力,却不以征服为目的,向世界展示了大国应有的责任与胸怀。
宝船是郑和舰队的核心,是整个舰队的中枢。遗憾的是,郑和宝船的资料图纸未能留存一星半点,亦没有任何可靠的史料记载过郑和下西洋用的宝船有多大,后人不能凭着图纸遥想宝船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现世流传最广的“宝船大者修四十四丈(约120米长)”的说法,近年来已经被考证否定,凭借明代的造船技术和木料的韧性强度,郑和宝船的尺寸在理论上也无法实现。即使真有那么大的木质帆船,在海上的航行也几乎是天方夜谭。
明朝历史中,目前为止有据可考的最大海船应该是“封舟”,15丈长,是明朝使节用于册封琉球国王的使船,虽然船身巨大,但实际上航海性能极差,需要在海上长期远航、注重实用的宝船按理来说尺寸很难比这更大。
宝船的尺寸虽不可考,但宝船作为郑和远航壮举的见证和参与者,在中国航海史乃至世界历史上,至今有着无可辩驳的地位。
Snnei室内家居《郑和宝船》船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