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鼻出血,我们该如何处理?
科普:鼻出血,我们该如何处理?
生活中有很多成年人或儿童出现过鼻出血,那么当我们遇到鼻出血该如何处理呢?一起走进今日科普专栏:鼻出血。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很多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鼻出血病因复杂,鼻出血的出血量差异较大,严重鼻出血可危及生命,是鼻科常见的急诊疾病。除了鼻腔止血治疗外,不应忽视全身因素的治疗。
鼻出血病因是什么?
1.局部原因
- 外伤
- 鼻中隔偏曲
- 鼻腔、鼻窦或鼻咽部肿瘤:其中鼻腔血管瘤最为常见。恶性肿瘤早期多表现为涕中带血,鼻咽肿瘤表现为回吸性血涕。
- 鼻腔异物:多见于儿童。
- 鼻腔鼻窦炎症或特殊感染:出血量较少。
2.全身原因
- 循环系统疾病导致的血管压力过高:其中最常见的是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
-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各种血液病、服用抗凝药物、肝病和化学物或药物中毒等。
- 内分泌功能异常:导致经期和妊娠期鼻出血。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此病为显性遗传性疾病,常有家族性鼻出血史。
- 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多发生在疾病的高热期。
都有那些临床表现?
轻者可仅为涕中带血或回吸血涕,或仅少量从前鼻孔滴;重者则可为一侧或双侧鼻腔血流如注同时经口涌出。
1.鼻腔前部出血:
主要来自鼻中隔前下方的利特尔动脉丛或克氏静脉丛。一般出血量较少,可自止或较容易止血。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2.鼻腔后部出血:
多来自下鼻道后端的鼻-鼻咽静脉丛,常见于中老年人。常需行后鼻孔填塞。鼻窦内窥镜开展以来,需要后鼻孔填塞的病人大大减少。
3.鼻腔上部出血:
常来自鼻中隔后上部,多为动脉性出血,一般出血较剧,量较多,多数需要采取前鼻孔或前后鼻孔填塞止血。多见于中壮年人,有高血压者较易发生。此部位较隐蔽,临床上不易发现,需仔细、反复查看。吸引器配合鼻窦内窥镜是查找鼻出血部位的最佳方法。
鼻腔多发出血点
4.鼻腔粘膜弥漫性出血:
此类出血多为鼻粘膜广泛部位的微血管出血。出血量有多有少。多发生在有全身性疾病如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血液病、急性传染病和中毒等的患者。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 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但大量失血或合并感染时可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若为再生障得性贫血的病例,白细胞计数可减少。
-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在少量的出血时或大量出血的初期,一般可无异常,在中后期或有全身性疾病的病例,红细胞计数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大量的出血造成红细胞计数的改变时可出 现红细胞沉降率加速。
- 血小板计数在大量失血或有全身性疾病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
- 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测定:出血时间在大量出血的病例因血小板的减少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延长;凝血时间在凝血酶形成障碍的病例或严重的血小板数减少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延长。
- 血块收缩试验:当血小板减少时血块收缩不良。
2.专科检查
多可发现鼻腔或鼻咽部的相应出血部位和同时发现鼻部疾患或全身性疾病的体征。必要时可行鼻内窥镜或鼻咽纤维镜检查,可发现相应的病变及出血的部位。
3.X线检查
对鼻部外伤所致的鼻出血,鼻部或鼻窦的X线照片可对鼻骨骨折、出血等情况的判断有帮助。鼻窦病变所致的鼻出血,鼻窦X线照片检查可发现鼻窦内的相应病变。
4.鼻、鼻窦、鼻咽部CT、MRI检查
鼻、鼻窦、鼻咽部CT、MRI检查对鼻腔、鼻窦、鼻咽部的疾患诊断有帮助,可作为诊断和预后的参考。
我们该如何处理和治疗?
1.一般处理
首先安慰患者使其镇静,以免过度紧张引起血压升高、出血加剧。嘱患者取坐位、头部略前倾,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如估计失血量大于500ml时,应注意监测血压、脉搏,必要时予以补液,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如出现休克,应进行急救处理。
图片来源网络
2.常规处理方法
- 滴鼻法:酌选具有收缩鼻黏膜和血管的滴鼻剂,如1%盐酸麻黄素、麻苯滴鼻液滴鼻以收缩血管, 达到止血目的。若由干燥性鼻炎或萎缩性鼻炎而引起的出血者,可用复方薄荷油滴鼻以润滑和保护鼻黏膜,达到止血目的。
- 指压法:此法可作为临时的急救措施。用手指紧捏两侧鼻翼。
- 烧灼法:先于患处黏膜进行表面麻醉,选用具有蛋白凝固作用的腐蚀剂(如铬酸珠或硝酸银珠)点于患处将出血的血管封闭,即可止血。
- 黏膜下注射法:将局部麻醉药物,如1%普鲁卡因或0.5%赛罗卡因注射于患处的黏膜下,以压迫破裂的血管,达到止血之目的。
3.如果遇到严重鼻出血请及时就近医院找专业医生处理
严重鼻衄是指成人失血量约400ml,儿童失血量约100ml以上。此类患者除为外伤或手术创伤的原因所致外,常伴有全身性的疾病,治疗时应以填塞法止血为主。
- 填塞法:利用填塞物填塞鼻腔,压迫出血部位,使破裂的血管形成血栓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 前鼻孔填塞法。此法用于鼻中隔和鼻腔前部出血的病例,效果较好。
- 点状填塞法。将凡士林油纱条折成楔状,对准鼻腔出血部位直接压迫之,但不接触其他正常部位。此法可克服前鼻孔填塞的盲目性,适用于下鼻道后端之出血。
- 后鼻孔填塞法。此法用于鼻腔后部或鼻咽部出血,而应用前鼻孔填塞法不能控制出血的病例。本法可致使患者发生软腭水肿和下垂,若给予过多的镇静剂可引起舌根后缩,引起呼吸道阻塞,故对昏迷的患者更应注意其呼吸的情况。
上述三法所用的填塞物皆为短期填塞物,均应在48~72h内予以取出,必要时给予更换,以防感染发生并发症。
- 血管结扎法:有少数患者,由于外伤或手术等原因,致大血管破裂,血流猛烈,填塞无效时,进行血管结扎则势必所需。鼻腔的血液供应来自于颈总动脉,可根据出血的部位分别选用不同的血管结扎术,如颈外动脉结扎术、上颌动脉结扎术、上唇动脉结扎术、筛前动脉结扎术或筛前动脉与蝶腭动脉结扎术。
4.其他疗法
反复性鼻衄,长期反复不愈,每次出血量虽不甚多,但日积月累,多会出现继发性贫血。治疗可酌选下列方法:
- 硬化疗法:用具有硬化血管及压迫止血功效的药物,如70%酒精0.5ml加1%普鲁卡因1ml注射于鼻中隔鼻出血处黏膜内,使患部血管硬化而止血。
- 鼻中隔黏膜下分离术:适用于鼻中隔利特尔区黏膜糜烂及遗传性末梢血管扩张症。
- 冷冻疗法:适用于鼻腔前部,尤其是鼻中隔利特尔区的反复出血。
- 激光(射频)疗法:使其出血部位的血管凝固,而达到止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