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鲜为人知!在绍兴这里感受历史的沧桑美感,但要注意安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鲜为人知!在绍兴这里感受历史的沧桑美感,但要注意安全!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FDM2F2D05449R3F.html

在绍兴,有一条被誉为“白玉长堤”的古纤道,它横跨浙东古运河,见证了千年的历史沧桑。这条古纤道不仅是古代水运的重要设施,更是江南水乡独特的文化遗产。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条古纤道,感受它的历史韵味与独特美感。

绍兴,那条以“白玉长堤”美誉闻名的古纤道,犹如一条横跨水面的长虹,绵延至目光所及的天际。踏上这条古纤道,每一步都仿佛在细细咀嚼其承载的历史沧桑与独特美感。

此古纤道确切地位于浙东古运河的绍兴段,路旁矗立的石碑清晰地标示着它的身份与历史价值。这条古道,初名运道塘,亦称官塘,俗称纤塘路,它不仅是古人行舟拉纤的必经之路,更是船只躲避风浪的天然屏障。

古纤道,作为古越地区独有的桥路结合形式,是浙东平原水乡特有的文化遗产,其设计精巧,形态纤美,为江南水乡增添了几分绮丽风光。

浙东运河水面宽广,逆水行舟时常受风浪困扰,因此拉纤成为必要之举。古纤道的修筑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而大规模的修建则始于唐代。

据史书记载,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浙东观察使孟简在疏浚运河的同时,于绍兴至萧山段修建了一条土堤,供船只拉纤使用,此即纤道之始,亦称纤塘、官塘、运道塘。

明代弘治年间,山阴知县李良对纤道进行了重修,改用青石板铺砌,使纤道与河岸浑然一体,遇水则架桥,绵延百里,形态各异。有的傍水而筑,有的穿桥而过,有的横跨水面,所用材料均为青石,因此得名“白玉长堤”。此后,清康熙、咸丰、光绪年间均有重修,使其日臻完善。

古纤道不仅是古代水运设施的重要遗存,更是我国文物建筑中的独特一例。其设计贴近水面,有临水依岸和破水而筑两种形式。

临水依岸型多在河面较窄处,采用条石从水底实砌,上铺石板,形成宽约1.5米,高出水面约0.6米的纤道路面。每隔一段距离,便建有凸起的拱桥或梁桥,既调节了纤道两侧的运河水源,又便于船只通行,更能在风急浪高时提供避风港湾。

古纤道工程浩大,设计精妙。它顺着运河蜿蜒伸展,时而临水一面,时而两岸皆水,宛如一条飘带,飘向天际。由于贴水而建,纤道既可行人拉纤,又能在风浪中成为船只的避风港,抵御风浪的侵袭。


然而,岁月流转,古纤道保存完好的段落已不多见。在绍兴,仍有全长7.5公里的几段古纤道保存较好;而宁波段的古纤道已基本消失,萧山段也仅残存3公里,且保护状况堪忧。

绍兴古纤道,作为大运河(绍兴段)最具特色的古代水运设施遗存和文物建筑中的孤例,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烟雨朦胧中,漫步于古纤道,远眺浙东古运河,河水清澈,纤道如链,秋雨如墨,渲染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

PS:游玩时,注意安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