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史籍对中国人源流的描述
阿拉伯史籍对中国人源流的描述
在中世纪的阿拉伯史学传统中,中国人被纳入了"闪-含-雅弗"的神话体系,成为挪亚(努哈)三子雅弗(雅法思)的后裔。这种观念不仅见于《古兰经》,更在《历史大全》、《地名辞典》、《黄金草原》等重要史籍中得到详细阐述。本文将通过这些史料,揭示阿拉伯史家如何构建中国人的世系谱,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一、挪亚三子说的渊源
犹太教的《旧约圣经》认为,世界上的各个民族都出自挪亚(נוֹחַ Noaḥ)三个儿子——闪(שֵׁם Shēm)、含(חָם Ḥām)和雅弗(יָפֶת Yāfeth)。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也继承了《旧约圣经》的这种观点并有所发展。
《古兰经》将挪亚称为「努哈(Nūḥ)」,但并未记载其三个儿子的名字,不过这并不妨碍历代穆斯林史家参照《旧约圣经》的观点,将努哈三个儿子的名字写作:萨姆(Sām)、哈姆(Ḥām)、雅法思(Yāfath)。
二、雅弗诸子的世系
根据中世纪穆斯林史家的观点,中国人是雅法思(雅弗)的后裔。关于雅法思(雅弗)诸子的名字,伊本·艾西尔(ibn al-’Athīr,1160-1234)的《历史大全(al-Kāmil fī al-Tārīkh)》记载最为详细:
- 朱迈尔(Jūmar):波斯人的祖先,对应歌蔑(גֹּמֶר Gomer);
- 穆艾阿(Mū‘a‘):可能是Mūghagh的误拼,对应玛各(מָגוֹג Māgog);
- 穆拉克(Mūrak):可能是Mūday的误拼,对应玛代(מָדַי Māday);
- 巴万(Bawān):可能是Yawān的误拼,是斯拉夫人(al-Ṣaqālibah)、雅朱与马朱者、巴尔詹(Barjān)人的祖先,对应雅完(יָוָן Yāvān);
- 富巴(Fūbā):对应土巴(תֻבָל Tubāl);
- 马沙吉(Māshaj):可能是Māshakh的误拼,西班牙人(al-’Ashbān)的祖先,对应米设(מֶשֶׁךְ Meshekh);
- 提拉什(Tīrash):突厥人、可萨人(al-Khazar)的祖先,对应提拉(תִירָס Tīrās)。
三、阿拉伯史籍中的中国源流
3-1、雅古特《地名辞典》
《地名辞典》对中国的源流也有转述:
伊本·凯勒比①转述夏尔基②的话说:中国(al-Ṣīn)被称为「秦(Ṣīn)」,秦(Ṣīn)和巴加尔(Baghar)是巴格巴尔·本·凯马德·本·雅法思(Baghbar ibn Kamād ibn Yāfath)的两个儿子,有个谚语出自巴加尔:「巴加尔一族最懂离散之苦」。秦和巴加尔都在东方,他们的族人位于突厥和印度之间。
艾布·卡西姆·祖加吉③说:中国被称为「秦」是由于秦·本·巴格巴尔·本·凯马德(Ṣīn ibn Baghbar ibn Kamād)是最早来到中国定居的人。
注释:
- 希沙姆·本·凯勒比(Hishām ibn al-Kalbiyy,737-819),中世纪阿拉伯历史学家,生于伊拉克库法。代表作为《偶像志(Kitāb al-’Aṣnām)》,介绍伊斯兰教之前阿拉伯人崇拜的各种偶像。
- 夏尔基(al-Sharqiyy):生平不详。
- 艾布·卡西姆·祖加吉(’Abū al-Qāsim al-Zujājiyy,892-952),中世纪阿拉伯语语法学家,生于伊朗。
- 《地名辞典》也认为中国人源自雅法思的儿子凯马德(Kamad),但「凯马德」无法与《旧约圣经》和《历史大全》中记载的雅弗/雅法思诸子的名字对应。
3-2、马苏迪《黄金草原》
《黄金草原(Murūj al-Dhahab)》全名《黄金草原与珠玑宝藏(Murūj al-Dhahab wa-Ma‘ādin al-Jawhar)》,是中世纪阿拉伯最负盛名的历史与地理典籍,作者艾布·哈桑·阿里·马苏迪(’Abū Ḥasan ‘Aliyy al-Mas‘ūdiyy,?-957)。
《黄金草原》关于中国的章节不但记载了中国的风俗、物产,更详细地记载了唐朝末年的黄巢(Yānshū)起义,本书也记载了中国人是雅法思的后裔这种观点:
对于中国居民的世系和起源,大家众说不一:很多人声称,在法拉格·本·阿比尔·本·阿尔法赫沙兹·本·萨姆·本·努哈为努哈的后裔分配土地时,阿布尔·本·苏比勒·本·雅法思(‘Ābūr ibn Sūbīl ibn Yāfath)的后裔就向东出发了……
其中,法拉格(Fālagh)对应法勒(פֶּלֶג Peleg),阿比尔(‘Ābir)对应希伯(עֵבֶר ‘Ēver),阿尔法赫沙兹(’Arfakhshadh)对应亚法撒(אַרְפַּכְשַׁד ’Arpakhshad),他们都是萨姆/闪的后代。苏比勒(Sūbīl)可能是Tūbīl之误,即雅弗之子土巴(תֻבָל Tubāl)。
随后,《黄金草原》又记载道:
阿布尔后裔中的大部分人都沿着海滨前进,直到他们到达了中国边界。在那里,他们分散并定居下来,修建村落,建造大小城市,以一座大城作为王国的首都,他们称呼此城为「安穆(’Anmū)」。从都城到阿比西尼亚海(al-Baḥr al-Ḥabashiyy)——即中国海(Baḥr al-Ṣīn)有三个月的路程,[路上有着]连片的城市和居民区。
原文的中国都城「安穆(’Anmū)」可能是「安苏(’Anṣū)」的误拼,即扬州。
3-3、《时代史》
《时代史》也认为中国人是雅法思的后裔,并相信中国人的祖先曾效仿挪亚造船远航:
中国
阿米尔·本·雅法思(‘Āmir ibn Yāfath)的后裔中,有一群人渡海前往中国,他们的首领根据祖先努哈(愿他平安)制造方舟的故事,也打定主意制造了一些船只,带着自己的家眷和子嗣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这些人在中国定居,修建城市。他们富有智慧,擅长制作各种精巧的器物,他们在中国发现了金矿,并统治中国三百年。
他[那位首领]的儿子萨尼(Ṣānī)在他之后又统治了二百年,中国(al-Ṣīn)也因他而得名。
根据《历史大全》等史料,阿米尔(‘Āmir)并不是雅法思的儿子,不过‘Āmir也有可能是Ghāmir之误,即希伯来语גֹּמֶר(Gomer,歌蔑)的对音。
(小编:以上可见,阿拉伯史料来自各种神话传说,以及道听途说转了多手的资料,基本上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