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东汉末年勇猛武将的传奇人生
公孙瓒:东汉末年勇猛武将的传奇人生
公孙瓒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武将和军阀,以勇猛善战著称。他创立的"白马义从"部队曾威震塞外,与袁绍的多次交锋更是名垂青史。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公孙瓒的主要事迹、轶事典故及其后世评价。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一作伯珪),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武将和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他出身贵族,因母亲地位卑贱,只担任了郡中小吏。凭借相貌俊美、声音洪亮、机智善辩的特质,得到涿郡太守的赏识,逐步晋升为中郎将。在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战斗中,他展现出强硬的态度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威震边疆。
公孙瓒性格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刘虞矛盾日益激化。初平四年(193年),他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获得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然而,在与袁绍的多次交锋中,他在龙凑之战后锐气大减,最终被困高楼,引火自焚。
轶事典故
白马义从
公孙瓒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中以勇猛豪迈著称,他善于使用双头铁矛。据《后汉书》记载,他常与数十名善射之士,皆乘白马,作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人甚至画出他的形象,骑马射箭,中者辄呼万岁,可见其威名远播。白马义从后来发展成相当规模的部队,一时威震塞外。
然而,在界桥之战中,公孙瓒遇到了一生的克星麴义,白马义从就此一蹶不振。麴义的部队伏盾不动,待公孙瓒骑兵接近时突然发起攻击,强弩齐发,斩杀千余人,公孙瓒军队大败。
解救邹靖
公孙瓒早年与破虏校尉邹靖一同追击胡人,邹靖被胡人围困时,被公孙瓒所救。这段经历展现了公孙瓒的英勇和义气。
人物评价
魏攸评价公孙瓒:"文武才力足恃,虽有小恶,固宜容忍。"
袁绍则批评他:"超然自逸,矜其威诈。"
程昱认为:"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
陈寿评价:"瓒遂骄矜,记过忘善,多所贼害";"公孙瓒保京,坐待夷灭。"
范晔评价:"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同时,范晔也指出:"若虞、瓒无间,同情共力,纠人完聚,稸保燕、蓟之饶,缮兵昭武,以临群雄之隙,舍诸天运,征乎人文,则古之休烈,何远之有!"
乞伏昙达将他与韩约相提并论:"昔伯珪凭险,卒有灭宗之祸;韩约肆暴,终受覆族之诛。"
王勃评价:"区区公路,欲据列郡之尊;琐琐伯珪,谓保易京之业。瓒既窘毙,术亦忧终。"
洪迈感叹:"公孙瓒筑京于易,以为足以待天下之变,不知卫梯舞于楼上,城岂可保耶?"
郝经评价:"瓒挟劲气,辄害宗子。百楼虽多,云胡不死。"
王夫之评价:"顽悍而乐杀者公孙瓒,而犹据土以自全。"
柳从辰评价:"卓虽受诛,豪杰并起,跨州连郡如刘虞、公孙瓒、陶谦、袁绍、刘表、刘焉、袁术、吕布者,皆尝雄视一时,其权力犹足匡正帝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