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确权的原则、证据依据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农村土地确权的原则、证据依据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农村土地确权是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农村土地确权的原则、所需证据以及确权后给农民带来的具体好处。
确权原则
土地确权必须确定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应体现土地确权的精神实质,为正确界定土地权属指明方向,并在整个土地确权中始终起指导作用。
- 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
- 有利于生产和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
- 政策和法律并用原则
- 分阶段、区别不同情况处理原则
- 权利设定一般法定原则
证据依据
土地确权需要依据以下证据:
- 土地详查形成的土地权属协议书、认定书、人民政府下达的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
- 城镇地籍调查资料
- 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用地的批准文件
- 土地出让合同
-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
- 人民政府颁发的房产证明
- 新中国成立之后双方签订的土地、山林等权属或界线的协议
- 危改、安居计划的联建房合同和公证书
- 法院判决:使用土地的事实情况,是占有还是侵占,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等
确权意义
确权颁证之后,将给农民带来四大好处:
强化物权保障: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的“命根子”,一经确权,农民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权利人,有利于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强化市场主体地位:确权颁证之后,土地既是资源,又是资产,农民就等于握住了自己的土地使用权,无论谁想再动农村的承包地,都必须经过本户同意。如果农民外出打工,还可依法把承包地进行流转,交给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来经营,换取实物或租金。这样一来,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就会增加。
可用权证进行抵押贷款:当前,因部分农民无法提供担保、没有足够的抵押物,贷款难问题较突出。而确权登记颁证以后,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农民就可用自己的权证进行抵押贷款。
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确权颁证后,可以为解决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的各项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原始依据。同时,权属关系的稳定,财产权利保护的完善,土地流转中契约交易行为的规范,降低了流转各方的风险,减少了流转过程中的模煳环节,增强了流转的稳定性,流转的周期也会更长一些,规模会更大一些,参与流转的覆盖面也会更广一些。
农村土地的确权颁证会促进土地的流转,土地逐步流入、聚集到种植大户、种植能手的手中就会培育出一批家庭农场,这是以农户为主体的,同时也会催生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经营。权属关系的稳定,财产权利保护的完善,土地流转中契约交易行为的规范,降低了流转各方的风险,减少了流转过程中的模煳环节,增强了流转的稳定性,流转的周期也会更长一些,规模会更大一些,参与流转的覆盖面也会更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