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穴,是全身经脉总开关!多种疾病都可灸它:头痛、失眠、高血压...
百会穴,是全身经脉总开关!多种疾病都可灸它:头痛、失眠、高血压...
当人们遭遇头痛、失眠、眩晕或烦躁等不适时,往往会本能地采取一些缓解措施,如揉搓脑袋、按摩眉心、用冷水洗脸,甚至使用冰块冷敷。然而,有一种更为简单且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灸疗百会穴。这个穴位具有神奇的功效,能够调和脑部乃至全身的多种问题。
百会穴:人体的经络交汇点与能量枢纽
百会穴,这一神奇的穴位,在《针灸甲乙经》中有着详细的记载,被誉为“三阳五会”。其名字中的“百”寓意繁多,“会”则指交汇之地。正如《会元针灸学》所述,百会穴乃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的交汇之所。
历史上,扁鹊在救治虢国太子时所提及的“三阳五会”,便包含了百会穴。更为关键的是,百会穴不仅是经络交汇的核心,更是人体任督二脉的关键枢纽,犹如人体的“总开关”。
若将头部比作人体的总司令部,那么百会穴无疑是司令部中的大脑,处于核心地位。在人体的12条经络中,有6条经络汇聚于此,它们分别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足阳明胃经。这些经络与被誉为“阳脉之海”的督脉紧密相连。
正因为如此,“百会通天气,一穴通全身”。通过艾灸或按摩百会穴,能够激活人体近半的经络以及大部分穴位,从而实现以小博大、事半功倍的效果!
百会穴:身体的万能药箱,灸之可治百病
中医理论中有言:“四边有病中间平”,意味着人体内部蕴藏着许多自愈的“药房”,能够治愈各种疾病。在这些“药房”中,位于头顶正中的百会穴被誉为“万能药箱”。古代医学典籍《针灸资生经》记载,百会穴具有“百病皆主”的神奇功效,能够调和多种病症。
百会穴对于安神定志、调理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具有显著效果。现代医学常将其与风池、内关、神门、三阴交等穴位配合使用,以治疗神经衰弱、心律失常等问题。
经常进行艾灸或按揉百会穴,可以起到升阳益气、疏散风寒、温经通络、升阳固脱、安神助眠、平肝息风、清热开窍、提神醒脑等多种作用。尤其对于气虚升提无力等症状,效果尤为显著。
百会穴主治范围广泛,包括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痴呆、中风、失语、癫痫、精神分裂症、休克、脑供血不足、晕厥、脱肛、阴挺、胃下垂等。作为调理多种身体问题的首选穴位,百会穴具有极高的医学研究价值。
百会穴:人体的中枢,众神的聚集地
百会穴,这个位于我们头顶的神奇穴位,其实非常容易找到。只需将两个耳朵尖连成一条直线,其中点便是百会穴的位置。在古代,百会穴曾被称为昆仑,这是因为在中国地形中,昆仑山被誉为群山之祖,如同世界的屋脊。
所有的山脉和河流都源自昆仑山脉,象征着它的崇高地位。将百会穴命名为昆仑,意在表达这个穴位如同昆仑山一般,高耸入云,普照万物。然而,由于与脚后跟的昆仑穴同名,后来便取消了这一称呼。道家则将百会穴视为“一身之宗,百神之会”,意味着众多穴位在此汇聚。
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顶,处于高位。手足三阳经、督脉以及肝经均在此交汇,因此中医称之为“三阳五会”。此外,周围还有众多经穴密集分布,展现出百脉朝宗、君临天下的气势。在艾灸方法上,推荐采用温和灸或使用木质艾灸盒进行灸治。手持艾条温和灸时,可以稍微扒开头发或用纱布垫着,以防止烫伤。
脑部不适,百会穴来帮忙
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类似于京城的地位。在天子脚下,虽然英才辈出,但也难免纷争不断。百会穴位于此处,自然肩负起维护一方安宁的重任。因此,对于任何脑部问题,如头痛、脑热、过敏性鼻炎、头晕怕风等,都可以寻求百会穴的帮助。
然而,百会穴的功能远不止于此。作为人体的重要穴位,它还对气血循环具有调节作用。想象一下百会穴的位置——头顶正中,犹如人体的“纲领”。正如成语“提纲挈领”所言,提起纲绳就能带动整个网兜及其内容物。同样地,百会穴作为诸阳之会,具有升阳提气的卓越功效。
只需通过艾灸百会穴,便可提升全身阳气,对于中气不足等病症具有显著疗效。
中气下陷、内脏下垂,百会穴来助力
让我们发挥一下想象力,很容易将百会穴与气的下陷、下沉联系起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和子宫下垂等。特别是胃下垂,已成为许多白领的常见疾病。
判断胃下垂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观察肚脐眼。如果肚脐眼呈圆形,说明一切正常;但如果肚脐眼像嘴角一样下垂,很可能存在胃下垂现象。这类人通常很瘦,稍微进食就感到肚子胀满,无法多吃。这是因为中气下陷,升阳无力,气血无法支撑胃部,导致胃部下垂。在这种情况下,别忘了头顶的百会穴。
除了艾灸,每天用手指在百会穴上旋转按摩 3 - 5 分钟,能有效帮助提升中气,固护阳气,逐渐将胃托起,继续为身体提供充足营养。
按摩时,尝试闭上眼睛,慢慢感受。随着按摩时间延长,会感觉头顶微微发胀。按摩结束后睁开眼睛,会发现眼睛明亮了许多。这是因为肝开窍于目,按摩百会有助于促进肝经气血上行滋养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