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历史典故竟出自济南南部山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历史典故竟出自济南南部山区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048083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四门塔涌泉竹林景区位于济南南部山区柳埠街道,占地6平方公里,这里山清水秀,文物荟萃,民风淳朴。涌泉是济南72名泉之一。四门塔景区内自然景观丰富,有涌泉、涌泉庵、竹林、青龙山、青龙潭及涌泉瀑布、送衣庵等景点。

俗话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要与人为善,主要意思是指受到别人的一点恩惠也要加倍报偿。


位于济南市柳埠街道四门塔景区西南白虎山南麓的涌泉,在崇祯、乾隆时《历城县志》中有记载:在神通寺西,瀑飞布悬,流入锦阳川。在其西南,有一处古色古香的庭院“涌泉庵”,庵前有一座通圣桥。东行遇崖壁,其下有“滴水泉”。寺与庵至间的半山腰,有一座方形单层石塔——“送衣塔”,承载着一段感人至深的孝女故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文化典故即发源于此。


四门塔景区综合部部长魏山镇向爱济南记者介绍了“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传说故事。据记载,明朝时期,一位官员因年事已高,且又不肯与当权者合流,遂愤然出家,在神通寺做了和尚,这就是“兴公”和尚。女儿为了照顾他,也毅然随父剃度,在神通寺相邻的“涌泉庵”做了尼姑。因囿于风俗教规,孝女给老父缝补浆洗的衣物不能亲自送到寺庙里,只好在寺庵交界处建了一座石塔,定期把衣物寄存到石塔内,由老父的弟子们取走。同样,如老父有换洗衣物,也送至塔内,由孝女取走,直至老父圆寂。此后,孝女在涌泉庵成为一代主持,法号“明喜”。

明代济南诗人李攀龙:“锦阳川上女僧家,红树萧萧白日斜。弟子如云人不见,可怜秋老玉兰花。”这“女僧家”即是“涌泉庵”,赞其为父剃度、修行尽孝,令人追忆。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