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病毒:解密带状疱疹,维持健康生活、注射疫苗都重要
沉睡的病毒:解密带状疱疹,维持健康生活、注射疫苗都重要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当人们得过水痘后,水痘病毒会潜藏在人体的神经节内。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会开始增生并造成神经发炎,影响该条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域。
带状疱疹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发作时,通常会让身体单侧神经有刺、痒、麻的感觉,其中约五成患者是在胸口和腹部出现症状,另有两成是发生在颈部和脸部。症状出现一至十天后,会接着出现皮疹和水泡等皮肤症状。
大多数人的症状会在三个月内完全缓解,但年长者疼痛程度通常更高,产生并发症的风险也较大。如果带状疱疹发生在面部,可能会导致失明或失聪,因此患者要特别注意是否影响到视力和听力。若发生在眼周,建议合并眼科一起治疗。
带状疱疹在发病的前72小时内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最佳。目前主要采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有acyclovir、valacyclovir、famciclovir等。其中,famciclovir在人体内可以迅速转换,药效更快。此外,医生还可能开立收斂劑、止癢劑等皮肤用药,以减少病灶受刺激引起的不适,或使用类固醇帮助患部快速消炎、避免神经损害。维生素B群可以帮助神经修复、减少神经痛。
对于外用药物,由于带状疱疹的皮损范围较大,外用抗病毒药膏的效果有限,因此较少使用。抗生素药膏则常用于预防继发性感染。如果皮肤上长出水泡,不要自行戳破,让水泡自行慢慢吸收。结痂剥落后,可以用凡士林或抗生素药膏涂抹患处,并用纱布覆盖保护伤口。
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时,建议多喝水帮助药物代谢。如果平时有服用心脏科、痛风等其他慢性病药物,在就诊时要提供自己的用药清单给医生,以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带状疱疹患者可用口服药物治疗,再辅以皮肤用药,减少不适。
带状疱疹的预防
许多人以为长过一次带状疱疹后就会终身免疫,其实并不尽然。目前市面上已有带状疱疹疫苗,需要接种两剂,两剂之间间隔两个月,可以提供十年的保护期。虽然疫苗的保护力并非100%,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均衡饮食、正常作息、适度运动等方式,维持良好的免疫力,以避免带状疱疹的发生。
疫苗种类与效果
目前带状疱疹疫苗分为活性减毒疫苗(Zoster vaccine live, ZVL)和非活性基因重組疫苗(Recombinant zoster vaccine, RZV)两种。其中,美国FDA在2006年核准通过的第一种带状疱疹疫苗Zostavax就是活性减毒疫苗。这种疫苗内含带状疱疹病毒株,虽有将毒性减低,但仍具有活性,若注射在免疫功能不全的人身上,可能引起VZV病毒相关之疾病,如瀰漫性水疱(分布於三個以上之皮節)带状疱疹感染。
Zostavax已於2020在美國下市,有在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或正在接受化療等免疫力低下之病人,即便是容易長帶狀疱疹的高風險群,但也都不適合施打此疫苗。臨床研究顯示,接種完Zostavax一年後,預防得到帶狀疱疹的疫苗有效性(Vaccine effectiveness, VE)62%、第二年下降為48.9%,持續追蹤至第八年時,疫苗提供之保護力僅剩31.1%。
2017年,另一种新型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经美国FDA核准上市。Shingrix为不具病毒活性的基因重組疫苗,即使是免疫功能不全的族群也可接种,不会引起带状疱疹的安全疑虑。Shingrix利用VZV病毒表面醣蛋白(glycoprotein E)作为抗原,并辅以特殊佐剂AS01,可以增强对疫苗抗原的免疫反应,保护效力更強、更持久。
50岁以上族群接种Shingrix疫苗,一年后的保护力达97.2%,接种十年后整体保护力仍有89%。此外,Shingrix对于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保护力为88.8%。与Zostavax相比,不具病毒活性的Shingrix更安全,且提供之保护力也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