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端到端、世界模型、车路云……谁将成为2025年“AI+交通”最热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端到端、世界模型、车路云……谁将成为2025年“AI+交通”最热词?

引用
36氪
1.
https://36kr.com/p/3075614165810697

2024年,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自动驾驶到车路云一体化,各种创新应用不断涌现。展望2025年,随着人工智能与交通的深度融合,哪些技术将引领行业发展?本文将为您解析BEV+OCC感知能力的局限、端到端技术的机遇与挑战、世界模型的创新突破,以及车路云一体化的中国智慧。

BEV+OCC感知能力困局待解

自动驾驶领域近年来的热门技术词汇,如BEV(Bird's Eye View)+Transformer、OCC(Occupancy Network)占用网络、无图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和端到端,反映了算法模型的发展脉络。

  • BEV网络通过矢量化的鸟瞰视角检测白名单障碍物,而OCC占用网络则通过体素化预测3D空间的占位情况,实现对通用障碍物的感知。到了无图NOA阶段,自动驾驶算法可以通过车道网络实时建图,构建道路拓扑。

  • 2023年下半年以来,端到端技术成为行业热点。端到端方案的优势在于:

  • 消除传统分模块方案中各种小模型的冗余,实现计算资源的集约化使用

  • 提升神经网络的参数规模

  • 增加感知到决策之间的传输带宽,减少信息损失

然而,这些技术仍面临挑战:

  • BEV网络的感知上限约为1000多种物体
  • OCC算法受限于算力和实时性,网格大小一般只能做到10厘米左右,难以检测微小物体
  • 复杂语义如天气、光照、雨雾等,目前的BEV+OCC方案尚无法有效处理

数据正在成为端到端最大瓶颈

端到端方案通过数据驱动和自动信息抽取,解决了传统分模块方案的一些问题。但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 特斯拉2024年初的视频训练片段数量接近3000万个,训练图片数量高达220亿张,但其自动驾驶系统等级仍未达到L3
  • 每提升一个自动驾驶等级,所需训练数据量至少增加一个数量级
  • 大模型的引入增加了庞大的数据标注需求,如何在海量数据面前保持高效训练成为难题

世界模型实现从感知到认知的跃迁

生成式AI大模型的引入,为自动驾驶带来了质的飞跃:

  • 从基于判别式AI的物体识别,到具备意图理解和长时序理解能力的认知
  • 世界模型通过预测和模拟未来情景,增强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 世界模型的训练数据是视频序列,可以进行无监督训练,解决了传统端到端模型需要大量标注数据的问题

然而,世界模型的发展也面临挑战:

  • 数据的多样性和质量
  • 巨量的计算资源需求
  • 模型的可解释性问题

车路云,一个正在发生的潮流

车路云一体化是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重要创新:

  • 2024年,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的通知》,20个城市进入试点
  • 通过集成通信基站、卫星通信和定位、各类传感器、云控平台等基础设施,形成信息共享、高效协同的车路云网络
  • 车路云网络让车辆融入更大范围的智能交通生态系统,实现全局安全、效率与博弈问题的系统级解决方案

车路云一体化的优势:

  • 高精度数据采集: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每日数据量达10TB,是传统汽车的5-10倍
  •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通过大数据和AI算法优化交通管理
  • 数据安全:对敏感数据进行分类分级、降密、脱敏、加密等操作,确保合规

未来展望:

  • 车路云网络将发展成为智能交通、低空经济、具身智能、AI智能终端的底层实时数据网络
  • 整合地面网络、低空网络、卫星网络,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的通感算网络

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继续深入交通领域,拓展出更多超乎想象的全新应用场景,重塑智能交通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