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锋:从量化投资到AI创新,DeepSeek如何打破技术垄断?
梁文锋:从量化投资到AI创新,DeepSeek如何打破技术垄断?
DeepSeek致力于大模型研发,探索通用人工智能,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新方向。DeepSeek打破大厂技术垄断,以开源模型降低技术使用门槛,推动AI技术普及,让更多企业和开发者能参与创新,促进产业多元化。梁文锋创建DeepSeek让中国在全球AI竞争中更具话语权,推动中国从技术跟随者向创新者转变 。
1. 梁文锋的求学之路
梁文锋1985年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2002年,17岁的梁文锋考入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并在2010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
2. 校园时期的金融启蒙
在校期间,他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浓厚兴趣。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他曾带领团队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分析市场数据,尝试实现全自动量化交易。这一经历为梁文锋积累了实践经验,也为他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金融领域的创业之路
毕业后,梁文锋首先进入了金融领域。2013年,他与浙大同学徐进共同创立了杭州雅克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在2015年成立了杭州幻方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通过数学和AI进行量化投资。
4. AI技术在量化投资中的应用
2016年,幻方量化推出首个基于深度学习的交易模型,并开始将GPU引入计算交易仓位。在此之后,梁文锋不断扩大AI算法研究团队,将AI技术深度融入量化策略,逐步取代传统模型。
5. 幻方量化的里程碑
2017年,幻方宣称实现投资策略全面AI化。2018年,幻方正式确立以AI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幻方量化在2018年首次获得私募金牛奖,这是中国私募证券领域的最高奖项。
6. DeepSeek的创立
梁文锋的目光从未局限于私募的成就。他敏锐地捕捉到人工智能领域蕴含的巨大潜力,那是一片更为广阔的星辰大海。2023 年 7 月,他做出了一个震惊业界的决定:抽调幻方最精锐的 35 人团队,成立专注于 AI 大模型研发的 DeepSeek。
7. DeepSeek的技术突破
2024 年 5 月,DeepSeek 发布 DeepSeek - V2,大幅降低推理成本,犹如为 AI 应用的普及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同年 12 月 26 日,DeepSeek - V3 模型上线并开源,在代码、逻辑推理和数学推理等方面展现出卓越性能,吸引了全球开发者的目光。
8. DeepSeek R1的震撼发布
2025 年 1 月 20 日,DeepSeek - R1 模型横空出世,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的表现直逼 OpenAI GPT - 4 正式版。而令人惊叹的是,其训练成本却极为低廉,仅用 560 万美元就训练出媲美 OpenAI GPT - 1 的模型,成本仅为对手的 1/10。R1 模型发布当日,英伟达市值瞬间蒸发 5800 亿美元,引得硅谷一片惊呼,将其视为“算力霸权的终结者”。
9. 梁文锋的创新哲学
以下是梁文锋在多个场所的记者采访实录精华版,通过梁文锋的回答,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这个80后创业者志存高远、勇于挑战的非凡品质。
10. 关于中国技术创新
“我们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也要逐步成为贡献者,而不是一直搭便车。过去30多年IT浪潮里,我们基本没有参与到真正的技术创新里,我们已经习惯摩尔定律从天而降,躺在家里18个月就会出来更好的硬件和软件,但其实这是西方主导的技术社区一代代孜孜不倦创造出来的,只因为之前我们没有参与这个过程,以至于忽视了它的存在。”
11. 关于创新与跟随
“在美国,每天都产生大量创新成果。DeepSeek之所以让他们惊讶,是因为这是一个中国公司,
在以创新贡献者的身份加入到他们游戏里去。毕竟大部分中国公司习惯follow而不是创新。”
12. 关于创新的成本
“创新的成本肯定不低,过去那种拿来主义的惯性也和过去的国情有关,但现在你看无论中国的经济体量,还是字节、腾讯这些大厂的利润,放在全球都不低。我们创新缺的肯定不是资本,而是缺乏信心以及不知道怎么组织高密度的人才,实现有效的创新。”
13. 关于创新与赚钱
“过去30年我们都只强调赚钱,对创新是忽视的。创新不完全是商业驱动的,还需要好奇心和创造力。我们只是被过去那种惯性束缚了,但它也是阶段性的。”
14. 关于开源与闭源
“在颠覆性的技术面前,闭源形成的护城河是短暂的。即使OpenAI闭源,也无法阻止被别人赶超。所以我们把价值沉淀在团队上,我们的同事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形成可以创新的组织和文化,就是我们的护城河。开源发论文其实并没有失去什么,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被跟随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15. 关于中国AI的未来
“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可能永远处在跟随的位置。我们经常说中国AI和美国AI有一两年差距,但真实的差距是原创和模仿之差。如果这个不改变,中国永远只能是追随者,所以有些探索也是逃不掉的。”
16. 关于人才选拔
“DeepSeek没有海外回来的人,都是本土的。前50名顶尖人才可能不在中国,但也许我们能自己打造这样的人。而且,我们选人的标准一直都是热爱和好奇心,所以很多人会有一些奇特的经历。很多人对做研究的渴望远超对钱的在意,这种发散性敏感的诞生和完全创新型组织的架构很有关系。”
17. 关于DeepSeek的使命
“因为我们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参与到全球创新的浪潮里去。这一波浪潮里,我们的出发点就不是趁机赚一笔,而是走到技术的前沿去推动整个生态发展。”
18. 关于意外的成功
“DeepSeek不是有意成为一条鲶鱼,只是不小心成了一条鲶鱼。”
19. 关于定价策略
“非常意外。没想到价格让大家这么敏感。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做事,然后核算成本定价。我们的原则是不贴钱,也不赚取暴利。这个价格也是在成本之上稍微有点利润。”
20. 关于融资计划
“我们短期内没有融资计划,我们面临的问题从来不是钱,而是高端芯片被禁运。”
21. 关于技术护城河
“技术没有秘密,但重置需要时间和成本。英伟达的显卡,理论上没有任何技术秘密,很容易复制,但重新组织团队以及追赶下一代技术都需要时间,所以实际的护城河还是很宽。”
22. 关于未来规划
“我现在主要的精力在研究下一代的大模型。还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