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九个感人故事,诠释尊老敬亲的传统美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九个感人故事,诠释尊老敬亲的传统美德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ruiwen.com/w/467326.html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尊老敬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了人们对老人的尊敬与关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温暖人心的故事,感受孝道文化的魅力。

汉代缇萦救父

汉文帝时期,有一位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在行医的过程中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

东汉黄香孝亲

东汉时期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现代公婆照顾患病老人

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我的公公和婆婆用爱和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孝,是尊老敬老的表率。他们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爷爷,尽心竭力赡养年老的奶奶,他们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邻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19xx年爷爷突然中风摔倒,虽然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但还是落得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清楚了。公公每天下班回到家都给爷爷擦拭身体,翻翻身子,按摩身体。爷爷虽然卧床一年多,没有长半个褥疮。婆婆坚持每天陪在爷爷奶奶身边,把爷爷的吃喝拉撒全包在身上,从不嫌弃,把爷爷照顾的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爷爷康复的很快,可以用轮椅代步了。公公每天下班后总是搀扶爷爷做锻炼恢复,婆婆只要一有时间就把爷爷推出来晒晒太阳,和老人聊天解闷。奶奶逢人就夸:“哪辈子修来的福分,遇到了一个好儿子,好儿媳!”

有人说,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是“色难”。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个好脸色,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爷爷虽然有公公婆婆的精心照顾,因年事已高,在20xx年还是离开了爱他敬他的家人,这给奶奶的打击很大。没有爷爷的陪伴奶奶会无缘无故地耍脾气,性情暴躁时,会白天黑夜折腾着公公婆婆,毫无理由的谩骂,而公公婆婆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们哄开心。公公婆婆每天做到三问,每天问奶奶的身体情况,问奶奶喜欢吃什么?奶奶只要说出,总是无条件满足。婆婆和公公的实际行动也影响着我们。孩子们也非常孝顺,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忘不了给长辈,从来不顶撞他们。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上学时和长辈说再见,放学后和长辈打招呼,吃饭时要等长辈都到齐了才吃……奶奶生病住院,婆婆公公年岁大了,照顾起来不方便,弟兄三个放下手中的工作担起执夜的任务,妯娌三个轮流伺候奶奶吃喝,为奶奶洗衣,洗澡,没有让奶奶感觉到一点不适。奶奶出院了,从孙辈围着老奶奶,争着把自己好吃的东西往老奶奶手中塞,为老奶奶讲故事,把老奶奶逗得合不拢嘴。 “孝”感动了乡亲们,凡是提起婆婆公公的,没有不竖起大拇指。婆婆公公没有因为被人称颂而夸耀,而常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在孝与爱的氛围中,90多岁高龄的奶奶,一个人仍能走街串巷,精神头十足。照料老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是难能可贵。

婆婆和公公用爱和孝心为爷爷奶奶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乡亲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春秋老莱子娱亲

春秋时期,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老莱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者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这个成语形容子女想尽办法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畅。

现代小学生小宝孝敬奶奶

有个孩子叫小宝,在学校时成绩棒,也乐于助人。在家呢,更是一个尊敬老人的孩子,人见人爱,人见人夸。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小宝穿好衣服,走出屋去,看到奶奶也起床了。连忙问奶奶早上好,说道:“奶奶,你起床了,我先去洗脸了,一会我就去上学了。”中午放学回到家,发现奶奶正在穿针,可奶奶费了半天工夫也没穿进去,小宝忙跑过去说:“奶奶,我帮您穿吧!”奶奶听了,笑成了一朵菊花,笑呵呵地说;“我家小宝长大了,懂事了,会帮奶奶干活了,我家小宝真好。”“我是红领巾么。”小宝说完话,这时针也穿好了,便快乐地走了,他一边走还一边唱:“红领巾,迎风飘,乐于助人是好孩子……”很快便到了午饭时间,小宝赶快跑到饭锅边盛饭。小宝盛饭可有顺序了,奶奶总是排第一,然后再给妈妈爸爸盛,自己的'么当然是最后盛啦!瞧他那样子,双手捧着碗递给奶奶。“奶奶,您吃,我长大了,一定要加倍孝敬您。”全家大笑起来,爸爸的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

中午吃完饭,奶奶把小宝拉到沙发上坐下,慈祥地看着他,好像总也看不够似的。

晚上,小宝躺在床上,回忆着今天的收获,边想边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他还说;“今天我又进步了。”

乌鸦反哺的传说

在传说中,乌鸦反哺的故事是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故事,乌鸦——是一种通体漆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

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

羊羔跪乳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不觉下泪,“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羊羔跪乳”。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当代党员李美淑坚持缴纳党费

缴纳党费是每个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近日,白梅社区党务办公室里迎来了一位特殊而又执着的老人李美淑。

李美淑老人今年77岁了,身患尿毒症8年,多年来一直和老伴生活,然而去年5月恩爱的老伴也去逝了,让原本无儿无女的李美淑老人更加孤单。生活的一切开销也都靠她退休的3000原工资维持。除去透析和药物的费用,老人每月就剩下500元左右的生活费。社区书记了解她的情况后,体谅老人生活艰辛,提议她每月只缴纳1元党费就可以了,老人却说按照我的退休的工资计算,我应该每月交15元党费,现在每个月交3元,已经很照顾我了,缴纳党费是我应该做的,这是我的责任。

这就是一个老党员的高尚思想觉悟,在自己身患重病仍不忘党员的义务和责任,老人年轻时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荣获多项荣誉,一生都在奉献自己,20xx年她又与延边大学医学院遗体捐献接收中心签订协议,决定将自己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以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