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唯理论的开端
笛卡尔:唯理论的开端
笛卡尔是17世纪欧洲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被尊为唯理论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体系以"普遍怀疑"为起点,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本文将深入探讨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包括其生平经历、主要哲学观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生平与教育背景
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出生于法国一个贵族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在教会学校学习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同时也接触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然而,他对当时的教育体系深感不满,认为除了数学之外,其他知识如哲学、形而上学、逻辑学等都缺乏实际价值。
哲学思想的形成
从学校毕业后,笛卡尔决定走出校园,去"阅读世界这本大书"。他游历欧洲,参与了三十年战争,并在1619—1620年的冬天,在德国巴伐利亚的一个旧式住宅里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思考。这段经历对他哲学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哲学立场与方法
普遍怀疑
17世纪是一个普遍怀疑的时代,笛卡尔的哲学正是从怀疑一切开始的。他首先怀疑了在学校学到的所有知识,进而怀疑客观世界的真实性,甚至怀疑自己的身体。他认为,感觉经验可能欺骗我们,因此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我思故我在"
在普遍怀疑的过程中,笛卡尔发现了一个不可怀疑的事实——怀疑本身。这个发现促使他提出了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表明,思想活动的存在证明了思考者的存在。
哲学体系的构建
上帝与二元论
为了克服唯我论的困境,笛卡尔借助上帝的概念来建立他的哲学体系。他认为,上帝作为全知全能的存在,保证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独立性和真实性。这种观点构成了笛卡尔的古典二元论,即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两个独立的实体,各自遵循自己的规律。
天赋观念说
笛卡尔提出了天赋观念的学说,认为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清楚明白的观念,如几何学公理、逻辑学规则和关于上帝的观念。这些天赋观念成为知识论的基础,通过演绎推理可以构建整个知识体系。
身心交感说
虽然笛卡尔坚持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独立的实体,但他也承认在人体中存在身心交感的现象。他认为这种交感作用发生在大脑的松果腺中,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物质和精神的相互作用。
后世影响与评价
笛卡尔的哲学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引发了诸多争议。例如,休谟、康德等哲学家质疑笛卡尔关于"我"的实体性,认为"我"只是思想活动的集合,而非独立存在的实体。此外,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也留下了一个难题:如何在坚持物质和精神独立的同时,解释它们之间的协调一致。
后续发展
笛卡尔之后,两位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伽桑狄主张将精神物质化,认为精神只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马勒伯朗士则试图通过上帝的中介作用来解释身心关系。
结语
笛卡尔的哲学思想不仅奠定了唯理论的基础,也对整个西方哲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普遍怀疑"和"我思故我在"等概念,至今仍是哲学讨论的重要议题。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