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聚餐不准吃四季豆?不查不知道,一查......
农村聚餐不准吃四季豆?不查不知道,一查......
近日,泸州市出台新的《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规范》,规定从2月23日起,泸州市域内乡村聚餐“不得使用野生菌、发青发芽土豆、新鲜生黄花、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原材料”。这一规定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必要的安全措施,也有人觉得“管得宽”。
相信很多朋友对四季豆并不陌生,大家都是吃四季豆长大的,也没听说过吃四季豆会中毒,怎么就一下被局部地明令禁止呢?四季豆真有那么毒吗?小白查阅了过往的报道,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看来一些朋友爱用的“身边统计学”确实没法全面评价这个让人惊讶的事实。
根据四川省疾控中心在2022年9月公布的一则健康提醒,最近几年,四川省引起食物中毒排名前三的植物里,乌头排名第三,曼陀罗排名第二,坐上“毒王”宝座的居然就是豆类。省疾控中心的专家提醒说,四季豆、扁豆、芸豆、黄豆等豆类含有皂苷、皂素等物质,以及豆浆、豆粉等豆类加工品,如烹饪过程中烧煮不透,或者喝了没煮透的生豆浆和黄豆粉等,都可能引起中毒。豆类中毒以后,口腔、食管及胃有烧灼感,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因呕吐、腹泻而发生脱水、痉挛、虚脱等。专家提醒说,豆类食物要彻底烧熟煮透,才可食用。
小白也了解到,若不充分烹饪,食用四季豆可能引起恶心、腹泻、呕吐等中毒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脏器功能障碍。这份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并非无端限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毕竟坝坝宴突出一个人多,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大概率会成为集体健康事件。小白相信,这份规范的背后不仅有科学依据,甚至还有经验教训,本质上是为了保障大伙儿的饮食健康和生命安全,出发点是好的。
不过,小白还想说一句,地方在公布和实施类似新规时,方式方法也很重要,要以宣传引导等软性措施为主。毕竟,习惯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生硬地颁布和推行很容易引发公众的抵触情绪。在宣传新规时,相关部门应秉持温和、有人情味的态度,充分向公众解释规定背后的科学依据和重要意义,让民众从内心深处理解并接受。比如,可以举办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或者让医生和专家下村入户娓娓道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案例,让大家了解“吃豆不当”的危害。
同时,在落实过程中,要把握好 “度”,避免不必要的越界操作,应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民众的实际需求和感受。例如,对于一些农村传统习俗中涉及使用这些食材的情况,相关部门可以引导民众寻找合适的替代食材,或者提供安全的烹饪方法,既保证食品安全,又不破坏乡村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氛围。
四季豆是四川人餐桌上的“老朋友”,想要吃得健康,确实需要谨慎的烹饪和处理,与其简单生硬的一句“不行”,大家更愿意听人耐心地说“为什么”以及“怎么办”。
本文原文来自四川观察